山西高平王報村二郎廟金代舞臺
作者:
更新時間:2023-02-11
點擊數:
中國古代戲臺上有許多遺留在中國的例子。然而,要說是最早創建的,當山西省高平市王寶村二郎廟戲臺被推進時,在石制須彌座臺基底腰部的青石題刻就足以證明其創建時代是金大定23年(1180年)。
王報二郎廟戲臺,石砌須彌座臺基,高1.1米。腰部有化生兒童、蓮花、纏枝花的圖案,還有大定二十三年(1185年),桂毛秋十有五天,石匠趙秀趙志,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舞臺建筑。平臺平面略呈方形,長7.4米,深5.9米。臺身四角立柱,四柱上有大額支撐,柱頭上有轉角斗拱,每面補間兩朵。昂都是真昂,后尾挑平體,形成方框支撐屋架,整體結構簡潔嚴密,金代樂亭的形狀依然保存。
舞臺的寬度和深度是一個方形的,四個椽子的房子。四根木柱支撐著單檐休息的山頂,圓柱形的瓦屋頂。休息的山頂朝南北方向。周圍的屋檐相對較深。當時,屋頂破損極其嚴重,室內房屋已經被阻擋,但木結構和屋檐椽仍然相對完整,其結構獨特。在當地的金代木結構中,它是一件優秀的作品。
仰望梁架構成與組合,其結構嚴謹,傳力巧妙,作者對祖先的智慧印象深刻。
王寶村二郎廟舞臺屬于臺式舞臺。其須彌座的做法和大木結構都比較精致,造型古老簡單,結構簡單,不華麗,規模非常狹窄。開放和深度只有一個方形,最大使用面積為19平方米。例如,除了前臺樂隊和后臺的位置外,前臺只能容納兩到三名演員表演,這與當時中國戲曲尚未成熟無關。說明當時經常演的劇目題材體系不大?;蛘咧饕糜谡f唱、滑稽戲和民間秧歌。
全國戲臺遺存實例,尤其是清代遺存最多。追溯至金元之物,實例俱在山西。山西臨汾、運城等地除高平有金代戲臺外,還有許多元代戲臺遺存。說明山西是金元時代戲曲發展的搖籃。舞臺是歷史上戲曲文化信息的最佳載體。比如比較研究山西各代戲臺遺留實例的結構和使用功能,確實可以為中國戲曲史的發展史提供有力的旁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