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防雷中的突出問題和對策
古建筑遺存數千年,沒有雷擊,表明古人在建筑防雷方面找到了有效的方法,這種小概率安全風險可以通過學習古代維護延伸,這符合文物保護的原則,可以繼續采用實踐證明的好方法。
為加強文物安全工作,國家文物局以防雷為三防內容之一,大力支持項目審批和資金投入,出發點正確。但實際上,許多防雷項目破壞了文物本體,影響了古建筑的外觀。難怪一些基層同志反映,最好不要這樣做。
維修工程與防雷工程不同步。由于文物維護和防雷工程分別從項目審批、方案審查、資金申報和實施時間進行,不同的內部審批辦公室和不同的工作進度人為地導致了本應同時實施的項目,成為誰先到誰先做的現象。古建筑剛剛修好,那邊的防雷工程又開始了。防雷工程剛剛完成,消防和安全又開始了。腳手架被拆除和拆除,折騰了好幾次。剛修好的屋頂,防雷工程需要安裝閃光連接器(閃光連接器)、引線等設施時,立面損壞,屋,這種情況太常見了。
基層同志說:為什么只有文物維護,其他工程建設從來沒有這樣的問題?
古建筑防雷不同于其它防雷。根據《古建筑防雷技術規范》中古建筑的文化價值,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筑和古建筑為一級防雷等級。這種根據文物等級劃分防雷等級的方法值得懷疑。無論文物建筑的水平如何,只要歷史上有雷擊或根據環境檢測有更大的雷擊可能性,就需要做關鍵的防雷設施。
文物價值多樣,不可再生。文物保護單位的水平也會發生變化。今天的低級文物可能成為未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于這一模糊標準的指導,在實際工作中,所有國家保險單位都按一級設防,只要國家保險單位做防雷,不把必要性放在第一位,導致文化保險資金投資的盲目性。為什么其他建筑設施一般以雷擊的可能性作為保護的重要依據,而古代文物建筑則按等級確定。
不同價格的普通項目和文保項目。普通建筑防雷在工程總成本中所占比例很小,數萬、數十萬平方米的建筑防雷工程項目資金只有數十萬、數十萬元,所用材料也在市場上普遍使用。一般來說,古建筑體積相對較小。為了提高工程總成本(也為了提高設計成本),設計師試圖在古建筑中使用世界上最先進的防雷設備。如果閃光連接器(閃光國外進口,國保單位的古建筑必須按一級標準進行設防等。
實際上,古建筑的維護只有150萬元,防雷工程需要200萬元。本末倒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眾所周知,古建筑通常每20-30年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維護。大多數漂浮在屋頂和墻壁上的設施都必須清除。沒有必要使用這樣高貴的產品。
古建筑已經保存了幾千年。雷擊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但一旦雷擊對古建筑造成損失,將是致命的。應采取必要的擊的古建筑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那么,如何保證效果,減少投資呢?作者認為,必須實現三個組合:
目前,省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已下放文物古建筑維護和三防工程項目的審批權限,為古建筑維護和防雷工程的同步實施帶來了可能性。這就要求內部辦公室加強協調。文物保護單位報告維護計劃時,提醒基層進行防雷工程改造,報告防雷計劃;安排防雷項目資金時,優先確保與古建筑維護同時實施的項目。嚴格控制單獨組織防雷施工的項目,對有安全隱患的古建筑進行必要的檢測和維護,盡量避免文物維護后防雷工程的實施。
一方面,要盡可能延伸和保持傳統措施,避免破壞文物建筑的外觀。即使在古建筑中增加防雷設施,也要盡量采用古法防雷手段。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古建筑防雷方法的研究,建議更多的防雷專家研究文物建筑的特點,探索不同防雷要求的預防措施,如單一文物建筑、古建筑群、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等,真正成為古建筑防雷專家。
一般來說,現代防雷新技術不建議先用于古建筑。它必須是一種非常成熟和常用的新材料和技術。即使可以使用現代手段,也必須以古代防雷為主,兩者相互結合。
并不是所有的古代文物都必須做防雷工程,有些本身使用建筑構件巧妙地構建防雷系統,有些位置非常特殊,周圍有高層建筑、樹木等屏蔽不容易雷擊,歷史上沒有雷擊記錄,像這樣的古代建筑不需要做新的防雷設施。
更不用說因為是國家保險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必須增加防雷設施,必須把古建筑防雷的必要性放在首位,在資金保障等條件下,可以優先考慮文物水平高的古建筑。在防雷材料的選擇上,實用、可靠、經濟應放在首位,無需考慮高、大、進口設施,盡量改造和利用古建筑本身的防雷系統。
古建筑防雷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自然災害,保護文物安全,使文物建筑能夠延長壽命,永遠繼承,不能再讓文物本體的反復現象發生。還有許多古建筑需要修復和維護。有限的資金應花在真正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地方,發揮應有的經濟和社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