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書院-宋代理學大師朱的誕生地
有人說,沒有文化的城市沒有靈魂,沒有遺產的地方缺乏鄉愁。當你來到尤溪時,你必須參觀南溪學院,欣賞南宋的遺產,看到儒家風格,體驗理學思想。
青印溪南,牌樓矗立,青瓦飛檐。站在文公橋頭,遠遠望去拿著書的朱的雕像,一下子把思緒帶到了800多年前。
朱熹塑像
890年前的一天晚上,尤溪青印溪兩岸的文山和公山同時起火,火沿山脊蔓延,就像篆書文和公一詞一樣。朱的父親朱松看到大火說:天降吉祥,一定有印記,這是喜火吉兆!第二天,朱出生了,所以根據大火,朱給新生兒子取名Xi,Xi就是喜火二字的組合。
朱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尤溪度過的,留下了聰明、善于思考、勤奮好學的故事,如兒童提問天、沙洲畫卦、桃發二度等。朱是繼孔子之后,又一位為人類思想史做出巨大貢獻的文化圣人。錢穆說,他收集了北宋以來的理學成就,也可以說是收集孔子以下學術思想的成就。他和孔子一起被稱為北孔南朱,尤溪也被稱為閩中尼山和南州闕里。朱熹于尤溪,如孔子于曲阜。
后來,朱的出生地——鄭的博物館被改造成南溪學院,以祭祀朱。南溪學院是朱年輕時成長的地方,也是朱子文化在民間傳播中的重要地位。
南溪書院正門
穿過重石牌樓,站在南溪書院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南宋理宗皇帝御書的南溪書院牌匾,其字有瘦金體的風格。
進入學院,半畝方塘驚喜地展現在眼底。在方塘上方,架橋搭亭,翹角橫空;在方塘內,天光云影,錦鯉跳躍。看到這一幕,朱的詩《讀書有感》自然浮現在腦海里:半畝方塘一開,天光云影一起徘徊。問渠哪里得這么清楚,為有源頭的活水。
半畝方塘
朱在《讀書有感》詩中,以半畝方塘為比喻,以天光云影為比喻,以活水為比喻。最后一句最后一句來自活水的源頭,現在常用來比喻人只有不斷吸收新的思想和事物,才能吐舊納新,與時俱進。親自來,對朱的詩有著深刻的理解。
穿過方塘,前面是尊道堂。周敦頤、張載、程浩、程頤和、羅從彥、李侗、朱的木雕掛像懸掛在大廳里,清晰地展示了北宋以來理學的傳播過程。每次站在這里,我都特別喜歡張載。他提出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過去的圣人繼承絕學,為世界開啟和平的理念總能一次次震撼我的心。
尊道堂后,是文公祠,是南溪書院的主樓。文公祠內,立一朱熹石膏塑像,像后的屏風上,刻的是明景泰皇帝頒發的祭朱熹文。兩邊是朱子手書板聯四幅:讀書起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清康熙皇帝御賜的文山玉哲牌匾懸掛在上面。康熙皇帝給朱一個很高的評價,說他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立億萬世。
編鐘
文公祠兩側擺放著仿制的編鐘,這是朱子祭祀儀式的樂器。從明弘治四年(1491年)開始,朝廷命尤溪于朱熹誕辰日特祭朱熹。從此,南溪書院除了春秋兩祭等地外,還多了一次祭祀,成為中國古代唯一一所在朱生日祭祀的書院。2007年,尤溪結合歷史資料研究,挖掘整理完善了朱子祭祀儀式。這個儀式是一個大型的寺廟音樂舞蹈活動,專門祭祀朱。和祭孔儀式一樣,它集音樂、歌曲、舞蹈和禮物于一體,由六個部分組成:降神、初獻、亞獻、終獻、禮物和禮物。2011年,朱子祭祀儀式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公祠的左邊是朱小時候手工種植的兩棵樟樹。據說朱8歲時,父親朱松和家人一起工作。臨行前幾天,朱松帶朱在鄭家館旁種了兩棵樟樹,寓意十年樹和百年樹人。朱子的一位后裔聽了導游的介紹后說,朱松和兒子手工種植樟樹,希望朱不要忘記鄭家的恩情。我覺得這個說法很好,人要時刻感恩。
毓秀亭
魏齋祠就在文公祠的右邊。文公祠和韋齋祠之間有一個小亭子,名叫玉秀亭,內立一碑,書《朱文公埋衣處》。埋就是埋,衣就是胎衣。尤溪老習俗,孩子出生后,要把胎盤埋在床下。因為朱松是借朋友的房子暫時住的,他不敢把朱的胎盤埋在別人的床下,只能埋在外面。后人說埋朱子胎衣的地方,恰好是風水寶地,造就了朱子非凡的一生。朱的后人非常尊重這個亭子,來了都行三跪九磕大禮。
魏齋祠是祭祀朱松的地方。朱松任尤溪縣尉期間,知道自己是急性子,于是學習了戰國時期魏治水名人西門豹佩韋自緩的典故,將居住的官舍命名為魏齋,后人稱朱松為魏齋先生。魏是牛皮,很靈活,可以用來編織竹簡。有一個成語叫魏三絕。
自命名以來,南溪學院的主要功能不是教學,而是祭祀。原來,朱和朱松的父子在元至正元年(1341年)共同祭祀,父子共同祭祀同一祠堂,因此建造了兩個祠堂進行單獨祭祀。
魏齋祠的天井,仿照孔子當年看到的器皿,放在兩邊,演示了虛則實,中則正,滿則覆的道理。這可以讓游客直觀地理解謙虛受益,全招受損的含義。
韋齋祠正堂
魏齋祠是傳播家訓文化的重要場所。在祠堂兩側的廂房里,朱子家訓與現代家庭教育知識講座以書畫、石畫、竹畫的形式逐一展示。在朱子家訓主題館,還展示了印有中、德、日、韓、法、英等文字的朱子家訓陶瓷器皿。
在南溪學院、世界朱聯絡處、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交流中心、中國朱子學會研究基地設立,金門縣燕南學院與南溪學院建立合作關系,并在學院上市。這些都證實了兩岸交流的結果。2016年6月,朱的誕生地(南溪學院)由國家臺灣辦公室設立為兩岸交流基地。
從韋齋祠往東走,是一所優雅安靜的開山書院。在歷史上,開山書院是古代官方傳播朱子學說的地方,多次由時任知縣修建、擴建。教學一直是開山學院的主要功能。從清末民國初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先后創辦了縣第一高等學校、教師研討會、公立師范中學、縣簡易師范學校。特別是1938年6月,福建馬江勤工學校(福建船政學校前身)為避日寇飛機轟炸,遷往這里3年。由于這段歷史,開山書院為船政文化的傳承做出了特殊貢獻。
開山書院正門
尤溪縣博物館和朱子文化園毗鄰南溪書院。尤溪縣博物館有五個主展廳,包括朱、千年古縣廳、民俗廳、蘇區廳、盧部廳,以及一個民間收藏廳和一個文化交流臨時廳。漫步,可以穿越時間,一起游歷尤溪古代的秘密。朱子文化園展出了近2000件各種牌匾、對聯、中堂、墻壁、屏幕和民國時期的各種木雕。精美的雕刻、華麗的文字和生動的書法相結合,堪稱中國傳統文化的奇葩。
朱在南溪學院度過了童年。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一次微不足道的經歷。但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不可磨滅的記憶。有些人甚至說,一個人的性格在童年時期就開始形成了。走在南溪學院,你可以找到朱的理學和思想體系來源的線索。
學術救時為貴。朱創立的理學思想符合當時時代的需要。如今,朱子學作為儒家思想的核心部分,已經內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朱的思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應該放棄它,繼續演奏中國語境的永恒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