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堡被譽為永嘉場長城
說到城堡,人們很容易想到戰(zhàn)爭。從地理分布來看,中國的大部分城堡都位于西北和內陸地區(qū),因為這些地方歷史上戰(zhàn)爭頻繁,到處都是狼煙。城堡橫列是合理的,小橋流水的江南似乎與城堡格格不入。然而,在溫州,確實有一座城市高聳,墻壁堅固的城堡過近500年的風雨,它仍然屹立不倒,成為江南優(yōu)雅的獨特風景。吸引人們參觀和觀光——永昌堡。
永昌堡位于溫州市龍灣區(qū)永中街。城墻南北綿延近800米,東西長400多米,城墻高8米,厚度近4米。整個城堡都是長方形的。即使和北堡、堡城的厚度相比,永昌堡也不遜色。它的城墻周圍都是用堅石砌成的,城墻上有12個空心敵臺和900多個便于防守射擊的城市。可隨時觀察敵情并進行攻擊,炮道寬敞平整,周轉空間大。此外,護城河環(huán)繞在城堡外,整個設計科學有序。
建造永昌堡的原因與對抗日本海盜有關。明朝嘉靖時期,沿海日本海盜猖獗。據(jù)史料記載,36年3月(1557年),溫州的許多地方被日本海盜包圍了一個多月。從1553年到1563年,溫州每年被日本海盜殺害的人不少于3萬人。
為了對抗日本海盜,大約1551年,住在這一帶的一對叔叔、侄子王培和王德呼吁民族抵抗。他們組織了2000多名義兵。1558年,當日本海盜再次入侵時,王培和王德被敵人伏擊死亡。
戰(zhàn)爭的失敗激發(fā)了王氏族人建造城堡的決心。在王培的兩個侄子王叔果和王叔高的帶領下,他們只用了11個月就完成了這座宏偉壯觀的建筑。
永昌堡自建成以來,一直受到戰(zhàn)爭的洗禮,日本海盜、山賊和海盜紛紛涌入,競相染指。明清時期,它被拆毀成廢墟,直到展覽重建。歷經(jīng)滄桑,見證輝煌歲月,屹立于歷次抗擊外來侵略之中,被譽為永嘉場長城和永不沉沒的救生艇。
自嘉靖晚年東南沿海日本海盜基本清理以來,王氏宗族恢復了過去的和平與寧靜。他們在城堡里繁衍生息,先后建造了許多建筑,包括嘉靖時期建造的王氏祠堂、司馬第、隆慶時期建造的都堂第、萬歷時期建造的布政司祠、世博會祠堂和狀元第一。
王氏祠堂入口牌坊
明清時期保存完好的建筑約有30座,包括王氏祠堂、世大夫祠、都堂第、右司馬第、狀元第、王德故居、王福朗故居、王紹志故居等。這些建筑大多是封閉的庭院,沿縱軸布置。
王氏宗祠內景
大部分由大廳(臺門)、前廳、大廳和兩側的廂房組成。主樓的明房大多是梁式的,其余的是斗式的,大多是雙坡小青瓦硬山建筑,雕刻簡單。客房、書房、廚房等經(jīng)常布置在廂房或兩側,后院設有花園或小菜地。
明代衛(wèi)生、研究所、堡壘等海防設施大多是朝廷通過免費征兵、農民的勞動力建造的,可以說是國家意志的產(chǎn)物。
永昌堡是由民間集資、民間規(guī)劃、自發(fā)建設的抗日城堡,對明代沿??谷辗烙w系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