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筑遺產是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物質載體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基礎,文化是人類繁衍的靈魂。任何地區的成長和發展都離不開文化的陪伴。
2002年,習近平總書記為福州市著名文物學者、福州市文物局局長曾意丹寫了《福州古屋》一書。序言中說:保護古建筑有利于保護著名城市的傳統風格和個性。城市逐漸失去了個性,摧毀了古建筑,搬到了外國建筑。
因此,我們認識到,建設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體系,必須高度重視建筑遺產,因為建筑遺產是最大、最重要的歷史文化。
建筑遺產是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由建筑遺產組成的村莊、城鎮、城市和歷史街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創造的空間場所不僅是人們生活、工作、交流和玩耍的物質載體,而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精神。沒有建筑遺產載體的歷史文化是空洞的,枯燥的。建筑遺產獨特的歷史文化意義,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居民要看山看水,記鄉愁。在當前的城市化進程中,如何持續有效地保護傳統村落是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90%以上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建筑遺產或建筑遺址。建筑是人類創造的最大、最大、最重的物質財富。很多時候,建筑遺產甚至成為北京天安門廣場、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美國白宮、法國凡爾賽宮等民族和國家的象征;或作為中國長城、韓國崇禮門、希臘雅典衛城、法國巴黎圣母院、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等民族和國家的精神文化寄托。
世界上建筑遺產豐富的地方必須是公共旅游、歷史和文化體驗的首選,真誠可以說是永恒的綠色和生態財富。可以看出,建筑遺產具有巨大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無與倫比。
更重要的是,破壞一個國家的傳統文化和歷史建筑遺產是最直觀、最簡單的方式!這幾乎在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政權變化中不斷上演。
遺憾的是,中國建筑遺產豐富的老城區、古鎮、古村落繼續凈地出讓、拆舊建新、毀真造假...無數的歷史建筑遺產并沒有陷入戰爭、傲慢和無知的文化大革命時代,而是在經濟和文化快速發展的和平時代,特別是在我們強調民族文化安全的時刻。
目前,各級政府需要更多地保護文物。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許多地區和城市都在塑造自己的文化形象。然而,每個地區和城市的個性和文化形象不僅可以通過塑造來形成,而且可以通過該地區和城市悠久歷史的結晶和民族文化的繼承來形成。歷史文物是區域和城市文化的精髓,也是區域和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石。普通歷史建筑不納入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也是延續國家和民族歷史文脈的重要載體。
文物保護通常是一個遠離公眾的話題,但文物在延續歷史、建立文化認同和塑造國家意識形態方面與每個人密切相關。我們真誠地希望我們能提高文化意識,盡快停止破壞歷史建筑遺產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