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甘熙宅第 俗稱九十九間半
甘熙屋位于南京市秦淮區,又稱甘熙故居或甘家庭院。它建于清朝嘉慶年間,俗稱99間半。它是中國最大的私人住宅。與明孝陵、明城墻并稱南京明清三大景觀。它是南京最大、最完整的私人住宅。
甘熙故居不是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蘇式建筑,而是南京自己的建筑風格,就像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樣。整個建筑體現了金陵紳士的文化品味和倫理觀念。建筑的布局嚴格按照封建社會的宗法觀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講究子孫滿堂、數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規模龐大、等級森嚴,各類用房的位置、裝修、面積、造型都具有統一的等級規定。
最令人難忘的是,它的房間數量是99間半,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數字。我們知道古人喜歡九這個數字,因為它是最大的個位自然數字,巧妙地與長諧音,成功的數字。因此,在中國文化中,九是一個無處不在的數字,極其高貴,無與倫比。
為了追求極致,中國最大的宮廷建筑——紫禁城,被稱為999間半,最大的政府建筑——孔府,被稱為99間半,而甘熙宅是第一個民居。它的主人曾經是朝廷的官員,知道它的方式。作為一個民居,最多只有99間半。
過了九達十就到了頭,月滿了就虧,水滿了就溢,最后就意味著走下坡路,所以最吸引人的是最后一半的房間,既低調又驕傲,只有半步。
雖然第一棟建筑有一個99間半的房間,但只有一個主入口。如果你想進入房子,你必須通過這個入口,這反映了中國封建家庭沒有其他門戶網站的傳統概念。幾組房子最終通向了建在房子東南角的花園。公園水山、橋梁、種植花木,反映了前后虛擬的大廈建設理念。
甘熙宅第一建筑特色南北交融,既有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花格窗的江南民居優雅典雅,又有北方跑馬樓的濃厚氛圍,被中國著名建筑師吳良鋪先生評為民間瑰寶。
甘溪房屋的整個建筑反映了金陵紳士階級的文化品味和倫理觀念。甘溪房屋第一建筑的布局嚴格按照封建社會的宗法觀念和家庭制度進行布局,注重后代的位置、裝飾、面積和形狀。
甘溪房屋的每一組建筑都由馬頭墻隔開。庭院和天井的地板由石板、磚、瓷磚或卵石組成,大空間的庭院裝飾著巖石和花卉。建筑的門窗、梁、天花板、欄桿、隔斷、鋪裝等地方都有木雕或磚雕裝飾,主題豐富,包括人物、花鳥、動物、文字、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圖案精美,吉祥。
走進屋第,可以閱讀百年甘家興衰歷史,感受南京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蘊,了解南京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
穿過宅第,印象最深刻,也是最著名的建筑,應該是津抓樓,江南著名的書樓。
這座書樓的名字脫俗與眾不同。它來自水經注射·河水:河北有一座山,下層巖崖峭,岸邊無階,懸巖中有許多石室。如果房間里有積卷的話。世界上很少有天津捕獲者,因為書巖。后來天津抓指的是求知的入門之路。
甘家在嘉道間經商,家境殷實,但祖輩都是讀書人,所以藏書教子成了治家之道。據記載,除了宋、元、明、清、歷代十多萬本古籍外,金逮樓還藏有三代彝鼎、金石書畫,可謂文化寶庫。最著名的收藏品是宋代女詩人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的辛勤工作——《金石錄》,被認定為龍舒郡齋的初始雕刻,是世界上唯一的足夠。后來,收藏家鄭振鐸親自帶到北京,現有的國家圖書館。
金抓藏書,有功學林。由于戰爭,曾經的金抓樓已經不復存在,現在游客看到的是2007年重建的。人去樓空,以前的藏書都沒了,現在看到一樓的大廳里都是手工藝品。
如果書籍沒有在這里繼承,那么京昆藝術在這里么京昆藝術在這里不斷發揚,那就令人欣慰了!甘家后人為京昆和民間音樂的研發做出了突出貢獻——在民族傳統文化中繼承和傳播精湛的藝術,為歌劇的發展培養了大量的人才。
甘熙宅于1992年11月對外開放,1995年成為江蘇省和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成為第六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