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古城素有晉北鎖鑰之稱
忻州古城建于東漢建安20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歷史。忻州古稱九原縣、秀容縣,故忻州古城又稱秀容古城。它是中俄千里茶路上著名的歷史文化城市。因繁榮富裕而受到南江北代,忻州不差的好評。因其繁榮的文風,被譽為九原文集、優雅秀容。它也被稱為晉北鎖鑰、三關總。它是晉北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品配送的重要城鎮。
忻州古城是按照中華民族傳統規劃理念和建筑風格建設的城市,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毅力的結晶。忻州古城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
東門
東門為永豐門,建于明萬歷24年(1596年)。城樓匾額獻佳合北。1945年城樓被毀。
西門
西門是明萬歷24年(1596)的新興門。城樓匾額九峰雄獷。解放前城樓被毀。
南門
南門是景賢門,建于明萬歷24年(1596年)。城市樓層寬7間,深4間,重檐休息山頂,四角飛檐,樓梯三層,構思精巧,樓內無柱,拇指臺階,三層檐下中間掛著三關總牌匾。1972年拆除,2002年重建。
北門
北門是拱門,建于明朝萬歷24年(1596年)。城市建筑總高28米,寬7間,深4間,周圍走廊重屋檐三滴水,歇山屋頂,屋檐下懸掛著金北鑰匙牌匾。建筑內無柱,梁架結構簡單,連接緊密,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整個城市建筑的紅柱藍瓦,宏偉壯觀,具有較高的文物保護價值。
城墻
忻州城墻建于東漢末年,唐宋擴建,清末成為一座完整的城市。城墻周長2190公斤,高4.2英尺,全部用磚石包裹。解放戰爭期間,由于閻錫山挖溝修碉堡,城市損壞較大。解放后,由于城市建設,城墻逐漸拆除,東南、西北四面仍有廢墟。
秀容書院
秀容學院建于清乾隆四十年,當時忻縣稱秀容縣,因此得名為忻州市第一所學府。
原書院東側為文昌寺,后書院逐漸擴建,文昌寺在書院內。書院西坡建有三個景觀亭:中四角亭、南八角亭、北六角亭。六角亭是三個亭子中最大的,每邊長約三米,亭子高約九米。六角亭過去被稱為少數亭子,是城市的最高點,站在亭子上,可以俯瞰整個城市。原來的六角亭前面有一個磚拱門,叫做天曲,意味著學院的學者,通過天曲,登上幾天的亭子,繁榮。
文廟
文廟建于明宏治五年(1492),朝南,琉璃碧瓦覆蓋的墻上龍飛鳳舞。三進門的格子星門雄偉壯觀,單檐頂式大成殿依然矗立。大殿寬7間,深5間,大殿內木閣塑有孔子大師雕像。1977年3月8日,大成殿不幸被大火摧毀。
元遺山祠堂
元遺山祠堂位于城市南北街,分為內外兩個庭院。由于道路拓寬和舊城改造,祠堂大門已被拆除。但整體結構仍保持祠堂原貌。元遺山祠堂于2010年重建。
忻州古城位于交通要塞,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戰火洗禮后,忻州古城墻已成廢墟。現在,經過城市建筑的修復,它已經逐漸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