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如何保護木結構古建筑的?
? ? 日本的古建筑也是木制的,所以它們在保護和利用方面也與中國有共同之處。今天,我們將學習日本如何在防火、排水和整體環境保護方面保護古建筑!
? ? 日本古建筑(群)大多分布在日本古代歷史遺跡中。古建筑的形狀和風格呈現出從中國唐風向日本民族和諧風格演變的明顯痕跡。根據不同的歷史時代和歷史價值,它們被命名為國寶、國家重要文化財富等不同層次的銘牌。其中許多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如嚴島神宮、古姬路城、唐招提寺、法隆寺等),并對公眾開放。
到目前為止,日本木結構古建筑的保存原因大約有三個:
首先,例如,日本建筑史學家關野真博士在《日本建筑史精義》一書中對日本國內歷史的分析基本上沒有大規模的革命性變化,也沒有遭受過外國侵略。
二是二戰后期,梁思成先生提出了保護建筑文化遺產的好建議,使日本最具歷史價值的古建筑免受盟軍大規模反擊時的毀滅性破壞。
第三,歷史悠久的古代木結構建筑是歷代日本國民觀念中祖先的寶貴禮物,朝野人民都有很高的保護意識。
就古建筑保護而言,日本現有的木結構古建筑大多受到整體概念的保護,即以著名建筑單體為核心,包括歷史上所有相關的附屬建筑和建筑所在區域的整體環境。這些古整體內容的保護。這些古建筑形式完整壯麗,整體環境安靜簡單,已成為公眾接受歷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場所。
古建筑保護和再利用的一些常見問題
1 整體環境保護理念
日本的木結構古建筑基本上是以整體環境理念保護的。國寶或重要文物建筑被國家認定為保護核心,其中一個相當大的范圍屬于保護區。這一范圍一般對公眾完全免費開放,甚至可以是一個公園(只收取觀賞核心古建筑的費用),形成與核心古建筑風格一致的良好完整的環境,突出核心古建筑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
(1)嚴島神社
嚴島神社從象征性牌樓開始,沿內海岸至神殿主樓約300棟m~400m遠處,一路上都是樹蔭和排列在路邊修復后保持原狀的古石燈籠引導進入景區,意境幽美,古意森然。
(2)古姬路城
古姬路城從護城河櫻門橋到內城門是一個郁郁蔥蔥的公園,進入內城門天守閣(核心保護區)開始收費。護城河外的一個大區域,包括沿著護城河的城市主干道兩側的建筑,控制著高度。從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紀路古城風格保護區。
(3)東大寺
東大寺包括寺院歷史遺址在內的所有受保護的古建筑群都仿佛完全置身在一個環境優美的大公園中,共同構成相當規模的完整保護區域(其中僅大佛殿一處收費)。
(4)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附近沒有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筑,保持著簡單的自然環境。有利于古代寺廟的存在和保護。寺廟外有一定范圍的低柵欄,上面有標有舊環境的銘牌,明確了歷史遺址與風格區的關系,給今天來觀看的人留下了對歷史的想象。
(5)法隆寺
法隆寺以金堂、五重塔等珍貴古建筑為核心,整個古建筑保護區確定整個古建筑保護區,三扇門貫穿寺廟周邊區域,形成廣泛的風格保護區。
(6)圓覺寺
圓覺寺外有鐵路通過,但鐵路線與寺院山門約200條m綠樹成蔭,古寺與現代文明共存。
2 建筑木構件的保存狀態
古建筑木構件表面局部開裂(只要不影響受力)或不涂漆等。,有利于木構件本身的保護。因為木材表面的裂縫實際上打開了木材內部的毛細管,而表面沒有油漆,使木材內部處于良好的透氣狀態,水分或有害細菌不容易在木材內部收集,從而延長木材的使用壽命。然而,這些古這些古建筑木構件的原貌是什么?當然,日本原始時代的建筑被稱為所謂的素木制造,幾乎沒有在木制構件外進行彩色裝飾的習慣,但中國建筑技術的引進顯然包括了中國古代建筑外部裝飾的豐富色彩。關野真博士的《日本建筑史精義》說:中國建筑輸入后,內外都是彩色的,比原來自然樸素的外觀更明顯壯麗……可以看出,日本現存的木結構古建筑歷史上也可能有豐富的色彩裝飾,那么,為什么這些色彩裝飾在今天的保護和修復中沒有恢復呢?如何反映日本古代建筑保護的歷史真實性?這些現有木質構件的表面是否有特殊的保護技術處理?等等,都是值得進一步理解和討論的問題。
在木結構古建筑柱結構與上層樓板之間的間隔,精心設置金屬保護網,防止蟲鳥對木結構的破壞,是保護木結構古建筑的重要措施之一。
3 古建筑防火排水
(1)防火
日本木結構古建筑的防火與國內類似的保護性古建筑基本相似,沒有更先進的現代特殊防火措施。大多數單體建筑使用手提滅火器和涂有鮮紅色的專用水桶進行消防。室外消火栓設置在古建筑周圍廣場的合適位置,消火栓的保護范圍基本符合現代消防規范的要求。顯然,消防設備的布局和外觀裝飾也考慮了與古建筑環境的協調。
對于姬路城天守閣等高大的多層木結構古建筑,配備現代高炮水槍防火設備,保護古建筑安全。
(2)防水排水
潮濕侵蝕是對木結構古建筑的危害之一。在防水防潮方面,除了屋頂修復后保持良好暢通的排水系統外,地面的排水處理也相當周到。每個古建筑周圍都有寬敞的排水溝和室外排水系統,以確保古建筑周圍沒有水,使基礎保持良好的干燥狀態,以保護上部建筑的木結構本體,避免潮濕侵蝕。排水溝工藝精湛,既保證了通暢,又與建筑外觀風格保持一致。
建筑單體周圍屋檐投影范圍內的地面大多鋪設碎石或卵石,防止屋檐落水對地面固定位置的長期沖擊,破壞基礎周圍地面,避免落水濺到地面上,妨礙觀察。
4 無障礙設施和人性化理念的體現
在古代建筑建設之初,所謂的人性化問題顯然被忽視了。現代建筑設計的無障礙概念往往是古代建筑保護和再利用中難以解決的問題之一。日本的古建筑保護和再利用在這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
5 普及建筑遺產知識教育
在保護建筑歷史遺產的同時,日本注重不失時機地普及相關建筑文化和古建筑知識。這種教育不僅局限于歷史故事情節,而且對建筑遺產的風格特征、相關相關的歷史演變、文化背景等簡潔概要的介紹一目了然。一些展示歷史建筑構件,強調修復的真實性,使公眾在參觀和欣賞古建筑時能夠培養對建筑遺產的興趣和愛好,從而喚起自覺保護意識。這是古建筑保護和再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德院大佛(像)位于東京郊區鐮倉,建于鐮倉時代約13世紀,是日本國寶。鐮倉大佛(像)是當時日本大量采用中國宋代藝術風格鑄造佛像的典型代表。佛像可以進入內腔,對公眾開放。
姬路城西九歷史演變概述的銘牌鑲嵌在千姬姑娘住宅的門楣上。銘牌木材工藝精湛,與木結構古建筑環境相當協調。一組放在榻榻米上的蠟像似乎講述了姬路城主為娶德川父母女千姬而重建西之丸的動人歷史故事……
日本嚴格保護、嚴格要求和管理古建筑歷史特征的整體環境。同時,在顯眼的位置,以警告條文明規范公眾行為。這一警告條具體明確,顯然有必要提高公眾對建筑遺產的保護意識,保持歷史建筑環境的安靜整潔。這些標志本身的材料和形式與歷史建筑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