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筑的特點是什么?
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筑有:客家圍龍屋、北京四合院、陜西窯洞、廣西欄桿、云南一印。這五種特色傳統民居建筑的特點是什么?讓我們和小編一起看看。
客家圍龍屋
客家圍龍屋是客家民居的三種經典風格(客家圍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樓)之一,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見、保存最多的。
客家圍龍屋是中國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建于唐宋時期的圍屋,興盛于明清時期。圍屋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結合了客家古樸遺風和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只要你住在客家人的地方,你就能看到圍墻的痕跡,包括廣東、江西、福建、香港新界、屏東、云林、臺中東勢等。客家圍龍屋風格多樣,有:圍龍式圍樓、圓形圍樓、方形圍樓、橢圓形圍樓等。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一種中國傳統的庭院式建筑,其模式是庭院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主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庭院從四面環繞在中間。
所謂四合,四是指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合是指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口字形結構。經過數百年的建設,北京四合院從平面布局到內部結構和內部裝飾,形成了北京師傅獨特的北京風格。北京正規四合院一般以東西方向的胡同坐北朝南。基本形式是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東西廂房,四面環繞高墻形成四合院,開門。大門辟于宅院東南角的潯位。房間總數一般為北房3正2耳5間,東西房3間,南房4間,連門洞、垂花門17間。
陜西窯洞
陜西窯洞是中國北方黃土高原上一種獨特的傳統民居形式,分為土洞、石洞、磚洞、土基子洞、柳椽柳巴子洞、接口子洞。由于高原上的黃土粘硬,不易坍塌。洞穴建在山上,在天然土墻上水平挖洞,施工簡單,自建方便,成本低,冬暖夏涼。
洞穴一般高3米以上,寬3米左右,最深的可達20米。洞口朝陽,便于陽光照射。最簡單的洞穴是直接挖掘形成的洞穴土洞穴;用石頭加固土洞穴,變成石洞穴。當然,如果用磚加固,那就是磚洞。磚洞的外觀應該更漂亮。
廣西干欄式建筑
干欄式建筑,即干欄巢居,是古代人群,尤其是南方百越部落的建筑風格,即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于地面的房屋。考古發現最早的干欄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欄式建筑,于南方百越部落的居住區。以竹木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為兩層建筑,下層放養動物,堆放雜物,上層居民。干欄式建筑可防震等。中國古代史書中又有干欄、干蘭、高欄、閣欄和葛欄等名,當是由古越語言轉譯而來的音變。此外,一般文獻中提到的柵居、巢居等,一般也指干欄式建筑。
這種建筑適合生活在雨水潮濕的地方的人。現在主要流行于中國偏遠地區,包括廣西中西部、云南東南部、貴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
云南一顆印
云南中部地區有許多這種形式的四合院住宅。三個四耳是最常見的住宅系統,包括三個主房間,左右兩個耳房(廂房)。街道前面是倒座,中間是房子的門。周圍的房子是兩層,天井被中心包圍,房子外面有一堵高墻,很少打開窗戶,整個外觀都是方形的,比如一個印章,所以通常被稱為一個印章。云南印刷建筑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多三開間:正房與耳房相鄰,正房多為三開間,兩側耳房,左右各一間,稱為三間兩耳;
三間四耳:大門中間,門內有倒座或門廊,倒座深八尺。三間四耳倒八尺是一印最典型的格局。
挑出腰檐:天井很窄,正房和耳房都是從天井里挑出來的。正房的腰檐叫樓,耳房的腰檐叫樓,門廊的腰檐叫樓。大小樓相連,雨天穿行方便。房子高,天井小,大小樓深挑,能擋住陽光高度角的強光直射,非常適合低緯度高海拔的高原型氣候特征。
正房較高:正房較高,用雙坡屋頂,耳房與倒座均為內長外短的雙坡頂。長坡向內,短坡向外,可提升外墻高度,有利于防風、防火、防盜,外觀上罄墻高聳,宛如城堡。
外包土墻:這座建筑是一個穿斗式框架,外包土墻或土坯墻。正房、耳房、門廊的屋檐和大小樓在標高上錯開,不交接,避免屋頂斜溝,減少漏雨的薄弱環節。
獨門獨戶:整個一印,獨家,高墻小窗,空間緊湊,體積小,小巧靈活,無固定方向,可隨山坡形成不規則的散點布局。
以上是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筑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