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傳統建筑文化—閩南的屋頂文化
中國傳統建筑的屋頂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被稱為美麗的王冠。閩南傳統建筑屋頂的形式遵循了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兼容多樣。線條優美,裝飾繁文縟節,工藝復雜,成為閩南傳統建筑屋頂的典型代表形式。
閩南傳統民居屋頂多為硬山,懸山多見于閩南山區。歇山頂起源于中國南方,廣泛應用于閩南寺廟的尾頂。閩南建筑只有泉州文廟大成殿的一個例子。廈門呂厝出土的青釉瓷罐上刻有南宋的建筑形象,是五脊殿頂的殿堂,也是一個特殊的例子。
閩南紅磚房屋的屋頂是彎曲的,中間是平的。大屋頂通常分為幾個部分,分散在不同的高度,大部分是懸掛的山,硬山與燕尾脊和馬鞍背的形式。其中,燕尾用于主要住宅,馬鞍用于保護住宅。燕尾和馬鞍背是閩南古屋頂的基本形式。
閩南傳統建筑屋頂由三部分組成:
(1)尾脊:包括正脊、小脊、垂脊、曲脊。正脊是橫向的,是前后兩個斜坡相交的屋脊。脊柱堵塞部分用鏤空磚或灰泥組合圖案、碎瓷剪貼、方形瓷磚等裝飾。大部分川在正廳或正房。小脊只是由水泥和磚制成的兩條長線。在普通家庭中,或在護龍等不重要的屋頂上,垂直脊是一個垂直的屋頂,分布在斜坡兩側,類似于小脊。曲脊是正脊與垂脊的交界處,燕尾、馬背都是它的變化裝飾。
(2)紋理:彎曲脊柱和垂直脊柱向山墻的突出部分排列整齊,并連續與彎曲脊柱和垂直脊柱一起形成圓角或山形的古磚或磚塊。最突出的是主線,主線下的是內線,上的是外線。除了美觀之外,紋理還可以保護山墻上的裝飾。
(3)斜坡:主要是指瓦片的排列,民間多用彎凹板瓦,宮殿多用半圓筒簡瓦。
閩南傳統建筑屋頂的造型特點
寺廟屋頂特色
閩南寺廟建筑屋頂的正脊呈曲線,脊角明顯翹曲,使正脊彎曲很大,從而在視覺上克服了正脊的僵硬感。正脊兩端的翅膀呈尖脊,看起來像燕尾,兩端的末端分為兩個,所以也叫燕尾脊。
燕尾起源于中國宮廷建筑的鳥尾,其燕尾屋頂代表著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意義。燕尾分為單曲和雙曲。它的頂部高聳,兩端翅膀,鑲嵌著五顏六色的花鳥蟲魚瓷雕刻和屋脊曲線的強調處理,形成了豐富的天際輪廓。有些彎曲的屋挺直厚重,有的彎曲輕盈。這種形式在寺廟建筑中最常見,代表著神圣崇高的地位。
首先,閩南寺廟裝飾與屋頂、梁柱的比例極為夸張,遠處明亮耀眼,內涵豐富,造型多樣,細節生動,制作精美。復雜的屋脊形狀和圖案是由彩色瓷片粘結在灰泥形成的原型上形成的。這種裝飾方法被稱為剪貼、剪花,也被稱為剪碗,是泉州以南寺廟建筑獨特的裝飾方式。
其次,閩南寺廟建筑脊飾的豐富造型讓觀眾感受到精雕細琢的技藝,其釉彩讓人獲得豐富多彩的視覺感官體驗。更重要的是,這些裝飾展現了祈福教化、趨吉避兇、自我表彰的主題內涵,能強烈激發觀眾的內心共鳴和對宗教的虔誠。人物主題以忠孝節義和古圣賢為主。傳統民間信仰注重倫理秩序,善惡分明,強調三綱五常與天人合一的精神。因此,符合祈福教育的歌劇故事成為最常見的表現內容。比如關圣帝君廟往往以三國演義為榜樣,母祖廟往往以母祖故事或24孝為主題。
龍鳳等鳥類動物主題也有豐富的歷史淵源。龍是四靈之首。民間傳說裝飾在屋頂上,奔騰或飛行搶珠子和護塔,以防止火災;鳳凰取鳥王之意,象征高貴與美麗。還有麒麟、象、獅、虎、鹿、羊、騾、豺等八瑞獸。唐草圖案曲線優美,裝飾魅力無處不在,構成自由,多頭尾連接,拉伸往復九環,自由靈活,適合各種圖片鑲嵌,具有連續的象征意義;花瓶有安全的意義:這些都有吉祥和邪惡的意義。
住宅屋頂的特點
閩南民居屋頂的特點比寺廟屋頂的艷麗繁縟更簡單,但不失特點。民間說,燕尾脊只能用作官員或科舉考試的人,但事實并非如此。除了采用燕尾屋脊的建筑,閩南系建筑山墻面因形如馬背弓起,故通稱為“馬背山墻”。馬背形式多種多樣,造型按風水五行分為金(形圓)、木(形直)、水(形曲)、火(形銳)、土(形方)。根據地域差異,各種馬背細節略有不同,但最終在這五種形式的變化之內。大家庭或經濟較好的家庭,多用馬背,裝飾復雜,雕縷彩繪花鳥魚蟲,小家庭用簡單的瓦鎮處理。
此外,根據閩南的習俗,民居建筑是為了防止工匠做寇——即防止工匠暗中放置厭勝物或設計成不吉利尺寸破壞風水的做法,經常在屋頂中間放置五寶瓶等吉祥物,包括谷物、毛筆、硬幣、銅鏡等。谷物是為了祈求好運和豐收的谷物;毛筆祝人文匯聚,文化昌明;錢幣祈求財源廣進;銀鏡用來驅邪鎮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