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西古剎廣勝寺和飛虹塔
山西洪洞縣東北霍山南麓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寺——山西廣勝寺。這是元明兩代風格的一組古建筑。廣勝寺建于唐代。所謂廣勝,就是廣勝于天,名勝于世。
廣勝寺分為上寺和下寺,還有一座水神寺,通常被視為下寺的一部分。上寺位于霍山之巔,下寺位于霍山之麓。水神寺位于下寺西側,與下寺僅隔一堵墻。著名的國寶元代戲劇壁畫就在這里畫。
上寺建于東漢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原名俱盧舍寺,唐代大歷四年(公元769年)重建,改名為廣勝寺。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8月發生地震,塔倒塌。元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和明正德八年(公元1315年)相繼重建,現在的建筑基本保持了元代的建筑風格。下寺原本是一座風俗神廟,金代未年毀于兵火,元代擴建后并入廣勝寺。
由山門、前殿、后殿、堆殿組成的下寺。殿內四壁布滿壁畫,畫家精美,色彩鮮艷。不幸的是,1928年,它被帝國主義與當地土豪劣紳和寺廟僧侶勾結,被盜,現在展示在堪城納爾遜美術館。殿內剩余壁畫16平方米,多為元代作品。最著名的是應王殿南壁東側的元代壁畫。這幅畫高4.11米,寬3.11米,反映了元代戲曲的表演。壁畫上方橫額正楷寫著:堯都見愛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作場。堯都,即平陽,因堯曾在這里建都而得名。見愛就是被愛,被愛。太行山是指太行山,包括汾河兩岸的中條山。散樂,原本是百戲表演,尤其是歌舞,宋元時也被稱為雜劇藝人。忠都秀是當時著名的女演員的藝名,其中忠都就是中都,是古代蒲州的稱號。這句話的意思是:平陽府喜愛的太行山雜劇藝人忠都秀在這里表演。演員有男有女,扮演丹、生、凈、末等角色。中間女扮男裝的主角是中都秀。表演歷史故事,包括刀、湖等道具。樂隊伴隨著鼓、笛、拍板,后面畫著布景,一個女人站在幕后,側頭向外看,非常逼真。這幅畫生動地再現了元代戲曲的表演,是研究中國戲曲發展史的重要資料。
廣勝寺最珍貴的文物有三種:下寺元代壁畫、上寺飛虹塔、趙城金藏。上面提到了元代壁畫。讓我們來看看廣勝寺的代表性建筑飛虹塔。
廣勝寺標志性建筑飛虹塔,美不勝收。建于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建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歷時12年。整體造型為八角十三層,塔高47米。磚塔裝飾著玻璃燒制的房屋、神龕、角柱、斗拱、欄板、寶瓶、花罩、蓮花瓣、花卉、龍鳳等構件。造型生動逼真,色彩艷麗逼真。飛虹塔與山西應縣木塔、河南登封嵩岳塔、云南大理千尋塔并稱中國四大名塔。
它的特點是外華內奇,鑲嵌著黃、綠、藍三色玻璃燒制的物的物體,玻璃燒制的懸浮浮雕,閃閃發光,內容豐富,包括羅漢、觀音、天王、金剛、盤龍、虎、林、鳳、花、鳥、昆蟲、動物等,一眼看起來輝煌多彩。每當晴空萬里,陽光照耀著塔身,各種顏色相得益彰,如雨后的長虹,如飛舞。因此,它被稱為飛虹塔。塔的內部結構也很奇怪。塔內有一條之形的磚階,供游客攀爬。磚階每步高約70厘米,形成60度斜坡。磚階的每一段都結束了。你需要轉身,從背墻上再爬一次。這樣,你就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爬到塔頂。站在塔頂上,天風撲鼻,山高地闊,鳥瞰四周,卻看到汾水歡騰,田園如畫,城鎮高樓巍然屹立,鄉村屋舍炊煙裊裊,一派繁榮景象。
飛虹塔的景觀真的很迷人,但是飛虹塔的經卷彌足珍貴。《趙城金藏》是金代平水雕版印制的佛教經卷,共4380多卷。它的大部分內容是漢代至北宋的著名僧侶和來中國傳教的外國僧侶將梵文翻譯成漢語,然后編譯成書籍。這金皇統九年到大定十三年(公元1149-1173年),前后15年才完成了這部卷帖浩瀚的經典。它是世界上罕見的海內孤本精品?,F存放在北京圖書館??谷諔馉幤陂g,日本侵略軍積極考慮偷走它。首先,當他們派出所謂的東方文化團進行調查時,他們想付錢買走,但被拒絕了。然后想在游覽的時候搶走經卷。寺內主持力空和尚看穿陰謀,冒險突破日軍封鎖線,向八路軍報告消息。
得知情報后,我軍迅速轉移經卷,派出連軍護衛,組織了90多個籃子和民工動物運輸隊,連夜將飛虹塔內的數千卷經卷轉移到太岳革命根據地安澤縣亢驛鎮,藏在太行山下的一個煤窯里。日軍聽到消息,第二天黎明派兵追趕。雙方在安澤沁源交界處的山溝里展開了激烈的戰斗,我軍八名士兵獻出了生命。之后日軍頭目又找力空和尚報復,帶軍進廣勝寺,要殺力空,燒寺廟。力空準備以死相拒。幸運的是,日軍侍從官勸說力空活著,廣勝寺沒有被燒毀。新中國成立后,這些經卷被運送到北京圖書館。找到理想的歸宿。經過17年的修復和粘貼,到1966年,洋洋4800多卷古經恢復了原貌,被列為珍貴的國家文物。
大雄寶殿外唐朝左右扭柏,更是一奇。兩棵枝條生機勃勃的參天古柏,郁郁蔥蔥,一左一右,位于大殿兩側,質感對稱,左向左扭,右向右旋,樹上布滿了歲月的皺紋。陽光、風等自然條件無法解釋形成的原因。
到目前為止,廣勝奇柏已經成為一個永恒的謎團。我認為,像神一樣的扭柏,與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佛教華嚴三圣的生死是分不開的。無論是在風中還是在雨中,他們都會站在這里,這樣他們就可以穿越一千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