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禪寺-福州五大禪林之一
西禪寺是福州五大禪林之一,是中國重點寺廟,位于西郊宜山腳下,工業(yè)路西南側。建于887年(唐咸通八年),宋、元、明、清多次重建。現(xiàn)有大小建筑36座,大部分是1979年以后修復重建的。古剎門柱上刻著一副對聯(lián):荔樹四朝傳宋,鐘聲千古響唐音。這是清朝周蓮寫的連句,指出西禪寺是唐朝的古寺。
西禪寺的歷史遺跡主要包括:白龜吐泉遺址、唐代開山祖師懶安禪師塔內(nèi)的真心銘碑、唐代七星井、五代慧棱法師塔、藏經(jīng)樓康熙御筆《藥師經(jīng)》、刺血修寫的《法華經(jīng)》、《楞嚴經(jīng)》等。
沿著林中的石頭建造南路,進入山門,走進天王殿,穿過走廊,來到大雄寶殿。這里佛像莊嚴,畫梁雕刻建筑,特別是金色輝煌:大柱刻著一對對聯(lián):寶剎鎮(zhèn)怕山,追溯到荊棒的開始,七源通斗極;法國輪換英海,喜歡這一天重新安裝龍象,鐘梵迦陵在上面。簽名三品卿等待淡水林維源問題。林偉是清朝臺灣的富人,住在淡水縣。
大雄寶殿后面有一棵古樹,旁邊刻著石頭:宋荔。宋荔的主干中心已經(jīng)枯萎,只靠外面剩下的不到10厘米厚的殘留皮層生存。在寺廟僧侶的精心照料下,宋荔枯木在春天重新開花結果。如今,寺廟里數(shù)百棵荔枝樹中有一半以上是以宋荔為母親嫁接繁殖的。它們的果實又厚又小,又甜又酸。
自明朝以來,每年盛夏蟬鳴,荔枝紅熟時,福州文人雅士應邀參觀寺廟,開園采摘品嘗荔枝。幾千年來,宜山吃荔枝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宜山邊西禪寺)。20世紀30年代,作家郁達夫作《西禪吃荔》:陳紫方紅供大嚼,此行真是荔枝。1981年,全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首次訪問西禪寺,留下一首詩:百柱堂空觀劫后,千年象教。禪師會得西來意,引向庭前看荔枝。”
西禪寺供奉兩尊緬甸玉佛,一尊坐佛,高2.95米,重8噸;另一尊是臥佛,長3.7米,重10噸,據(jù)說是中國最大的玉佛。觀音館中央新塑了一尊千手千眼觀音佛像,純黃銅鑄造,重29噸,也是中國最大的。
沿著階石,穿過花園走廊,來到新建的報恩塔前。這座由現(xiàn)代建筑材料建造的塔高67米,15層。塔內(nèi)有8個大廳,外有9條走廊,仿古建筑有8個角形的屋檐,站立突然,是中國最高的石塔。塔旁邊建了一個新的羅漢亭,塑造了500個羅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情,栩栩如生。
西禪寺在海外也很有名。新加坡雙林寺、馬來西亞雙清寺、越南普陀寺、二府寺、觀音寺等寺廟都是西禪寺,至今仍由西禪寺的僧侶管理。每年都有很多外國僧侶和信徒來參觀,這是一個獨特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