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華林寺-長江以南木建筑活化石
明代文學家曹學泉詩中的寺廟是華林寺。華林寺莊嚴地站在華林路青翠的綠樹下。與國內外著名的鼓山涌泉寺、香噴噴的西禪寺相比,華林寺似乎有點低調,但其大殿與山西平順大云寺大殿、平遙鎮國寺大殿同時是中國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經過后代的反復修繕,北宋初期的法國特色依然保持不變。就時代而言,它在全國排名第七,在江南排名第一。經過幾千年的變遷,華林寺現在只有大殿,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發現檔案
華林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吳越國王錢氏割據時,福州縣為祈求國境和平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禪院。明正統九年(1444年),授予華林寺牌匾。宋朝著名大臣李剛、張軍曾在這里游泳。
歷史溯源
中國古建筑的活化石
敘述者:福州博物館華林寺保護管理局局長陳凱敏
華林一詞來自彌勒佛在華林園龍華樹下成道,開了三次法會,度過了中下三個眾生的說法,這個名字至今仍在使用。
清代嘉慶從23年到道光九年進行了大規模修繕。除了大殿、天王殿、山門,還增加了準提樓、文昌閣、火神廟、金佛殿、大士閣等。林則徐為華林寺的重建寫了紀念碑。
說到華林寺,由于華林寺在中國古建筑中的特殊地位,必須重點介紹其建筑特點。華林寺大殿平面近方形,寬三間,深四間,深八架椽,單檐九脊頂。檐柱14根,內柱4根,寬15.84米,深14.7米,臺明面積495.6平方米,單檐歇山筒板布瓦頂。為了容納內槽佛像的高度,大殿為抬梁式結構,內柱高于檐柱2.62米。
華林寺大殿雖然只是三開間的佛教建筑,但中間的小心間寬度卻達到了6.5米,超過了山西五臺的七開間佛光寺大殿和蘇州玄妙觀三清殿。宋元時期,南殿增加了心間尺度,旨在增加和擴大禮佛空間。宋朝以后,南殿的心間尺度普遍增加,甚至超過了唐宋北部大殿的心間尺度。華林寺是這一特征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華林寺大殿四檐及內柱頭均施斗拱,用料巨大。與宋代相比,三開間殿堂用材和九開間用材等量齊觀。《營造法式》一流的材料也很大,早期的建筑特征非常明顯,這也是同一時代罕見的截面比例。大廳的足部材料高度為0.45米,是中國最大的。大廳有18根木柱,柱以上由斗拱支撐,無釘,反映了構件簡單、特殊、結構嚴謹、簡單的特點,在空間設計、造型、工藝上達到了完美的水平。
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筑的獨特組成部分,在建筑柱與屋頂之間形成過渡,可以支撐上部大規模挑出的屋檐,實現功能與審美的協調與統一。在中國歷史上,斗拱通常只設置在大型宗教或宮殿建筑中,而普通民居則不允許使用。斗拱廣泛應用于華林寺大殿的梁架中,斗拱總高度為檐高的3/4,體積大,多用駝峰,少用蜀柱。斗拱與梁架融為一體,結構簡潔嚴謹,氣勢古樸。
華林寺大殿框架結構的合理性和穩定性,使大殿經歷了千年風雨的考驗,至今保存完好。華林寺大廳的大柱都是梭形柱,上下滾動,即柱形略呈梭形,上下直徑小,中間直徑大。梭形柱上裝飾著肥大的月亮梁,呈圓形截面,與北方近似的方形截面完全不同。這種木柱風格在南北朝很流行,隋唐以后很少見到——簡單的造型、精湛的建筑技術和建筑藝術風格,使華林寺在唐宋時期的木結構建筑中獨樹一幟。
這種梭形柱喜歡在北方漢至南北朝使用,隋朝以后逐漸減少。五代梭形柱的實際應用主要在南方,在福建宋代建筑中非常常見。同時,中國古代建筑柱的形狀也從粗到細變化。根據華林寺柱高4.57米,柱底直徑0.6米,柱徑與柱高比為1∶7.61、顯得粗壯古樸,大殿早期建筑特色顯著。梭形柱成為沿襲古代制度形成的重要地方特征,在于梭形柱的柱頭上方有一個巨大的乳斗,底部有一個盤板。華林寺大殿是這一系列特色的活化石,使建筑的視覺效果更加簡約典雅。
華林寺大廳在福建的結構和藝術處理上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如粗梭柱上下卷殺、圓截面月梁、云駝峰、巨大拱斗、層層斗、插盤斗、昂面雙梟雙混曲線、柱頭方、羅漢方、屋檐上刻有團體等,構成了福建地方建筑獨特、笨拙、直率、古風的特點。
大廳中間的平梁也值得一提。它的梁不需要叉手,而是用三個并列方斗支撐的翼形駝峰支撐脊檁條,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做法,如行云流水、曲線奔放等。不同規格的云駝峰在中國已知的例子中非常罕見。
保護傳承
省級文保單位升格為國家級
20世紀50年代,我省文物工作者在全省首次文物普查中發現了華林寺大廳,當時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福州重建文化管理委員會后,華林寺大廳的保護被列為首要任務,并于1981年接管了大廳。1982年,福州華林寺大廳被宣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當時,經過幾千年的滄桑,華林寺大廳的梁架歪歪扭扭,榫頭拔出,所有的裝飾和雕塑都被破壞了。省、市政府高度重視華林寺大廳的保護和修復,共同努力。
國家文物局分配資金,指定專業文物保護科技研究所負責大廳恢復工程設計、資金預算和施工指導。中國著名古代建筑專家李竹軍負責這項工作。1986年12月,大廳正式開工建設。大廳于1988年8月竣工,然后增加了山門走廊。1989年國慶節期間,大廳試行開放。
華林寺大廳開放后,1995年和2000年進行了兩次屋頂滲漏工程。2015年,在福州文化旅游局(當時是福州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和福州文物管理局的領導下,福州博物館于2019年完成了華林寺大廳修復工程,并于當年重新開放。
專家點評
福州博物館館長張振玉
建筑是一段凝固的歷史——華林寺大廳是福州現存古建筑的瑰寶。它的磚瓦、斗拱都充滿了熟練工匠的思想,講述了福州古建筑的傳奇故事。
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古建筑是這種凝固的音樂中最古老的樂章,華林寺大殿是這種古代樂章中的經典之作。
建筑是一種凝固的藝術——華林寺大廳建筑技術的特點在五代十國和宋木建筑中是獨一無二的。許多技術都是未記錄的例子,突出了福州古代建筑的獨特元素。它是千年古代建筑中的瑰寶和靈魂。
華林寺大廳作為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被譽為江南古建筑瑰寶,是長江以南木結構建筑的活化石,堪稱五代十國宋建筑的物理圖書館,也是追溯福州古建筑歷史之源、尋找福州古建筑歷史之脈的物理見證。它的建筑技術和風格也影響著日本建筑中的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