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福寺,黔南第一山
宏福寺位于貴陽市黔靈山群峰中心,距城市約1.5公里。它是十個叢林。它是貴州的第一個剎車,被稱為黔南第一座山。宏福寺于1672年(清康熙11年)由赤松和尚創建。宏福一詞是弘佛的偉大愿望,救人救世;祝福我所有的生命,從頭到尾。赤松是寺廟的始祖,佛法是臨濟一系的正宗,是五大禪宗之一。
紅松和尚(1634-1706年)創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原寺中軸線上有山門殿、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兩側有方丈園、尊客寮、如意寮、廚倉、禪堂、云水堂、戒堂等,占地約1.2萬平方米。赤松親訂《叢林清規八條》為十方叢林,為貴州首剎。
1706年,赤松圓寂后,葬于黔靈山,塔銘為傳臨濟三十三代正宗黔靈山道領和尚之塔。赤祖曾經編輯過《黔靈山志》十二卷:星野、勝概、寺院、金像、法語、護法、寺田、源流、清規、塔龍、藝文(上下)。貴陽人何素儒在清康熙44年(1705年)訂購了傅梓。民國初年,貴陽止情補輯,文通書局鉛印出版,1996年重新點校,出版精裝本。翟脈弟子繼任弘福寺方丈。乾隆以后,弘福寺進行了多次維修重建,三門、觀音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法堂等15座建筑一應俱全。
第一座大廳是天王殿,供彌勒佛和護法四大天王使用。寺廟南側有藏經碑刻,寺廟外側兩壁有巨幅畫;第二座大廳是觀音殿,三十二臂觀世音,三十二表菩薩三十二應身,大慈大悲,尋聲救苦;后來有韋陀菩薩,金剛怒目,手持寶杵;第三座大廳是大雄寶殿,有釋迦尼牟尼、阿難、迦葉、文殊、普賢和十八羅漢,都貼著真金;墻上有佛傳。
玉佛殿玉佛是緬甸華尼宏輝大師,請自仰光。釋迦牟尼坐像高1.5米,寬1.2米,重900公斤。玉質優良,慈祥莊嚴,彌勒、觀音等玉雕十余尊。放生池旁邊有曲尺亭和長廊,亭前有櫻花,春花如錦,長年風光秀麗。雙桂樓前桂花綠蔭如蓋,入秋桂香四溢,令人流連忘返,樓前有聯云:一院桂蔭疑有雨,四廂花影欲登樓。
紅福寺盤山古道九曲徑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赤松祖師開辟,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咸豐五年(1855年)兩次改造;新中國成立后,拓寬加固。全徑383級,沿途有古佛洞、洗碗池、靈官亭等古跡;有多行好事,積陰功、虎、黔南第一山、正法眼藏等懸崖石刻。
法華經塔位于前山門外右前方,塔凡7級,高15米;奉藏《妙法蓮華經》,塔六方,雕刻36佛和佛經摘錄;塔后有建塔因緣功德碑。門對面是九龍浴佛石壁,據說釋迦牟尼佛誕生時,九龍吐水洗澡。殿后有一個高臺,前立兩碑,是朱德游黔靈山的詩碑。碑后的石墻上鑲嵌著許多雕刻。作者是乾隆初年云貴總督吳大菩、貴州巡撫劉藻、赤松和尚。弘福寺不僅殿樓林立,還有風尺亭畫廊、月明池、生泉、望城臺等。
洪福寺前沿陡峭的懸崖,為九曲徑,是登寺的捷徑,石級380多步,乾隆、咸豐年間重建。沿途有無數的懸崖石刻,其中建有亭子和寺廟。古佛洞、海螺亭、響石洞、洗碗池等自然勝利讓人們置身于陰涼處,玩得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