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設計中古建筑保護問題分析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深入發展,社會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城市建設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歷史文明發展歷程中,全國各地遍布古都重鎮,其中文物建筑和歷史遺跡更是無處不在。在城市建設的設計開發過程中,必然會進行大面積的舊城改造,將會面臨建筑的存留以及如何保護問題。本文根據筆者工作實踐,對城市規劃設計中古建筑保護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在城市設計中是繼續推動現代化的高歌猛進與保護歷史名城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實現城市現代化是提高都市文明的必然要求,但是歷史名城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積淀,所以我們要合理地進行城市設計,通過“合理設計、使新舊建筑風格相融,開發新區、保護舊城,整修歷史名城,保證修舊如舊”等方式,在保護歷史名城的前提下,實現城市現代化的設計,打造城市名片。
1、城市建設存在的問題
城市建設和改造發展日新月異,呈現出一派繁華的現代都市景象。但是,在城市建設的帶動之下,時代給予歷史遺留下的古建筑帶來了全新的挑戰。
1.1 城市建設中古建筑出現不同程度的損毀
在城市的建設和改造中,大多都是以舊城為中心向四周擴展,城市中心經濟建設發展飛速。由于受到經濟利益的驅動影響,舊城區逐漸成為開發商獲取運行利益的關鍵目標。因此,在實現城市土地最大化利用價值的過程中,古建筑遭到不同的破壞,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下:大批高樓的建造逐漸代替古建筑,古典城墻上鑲上精美的現代化瓷磚,歷史的街區鋪滿瀝青等。
1.2 改造破壞城市的個性元素
在城市的現代化都市形象的盲目建設過程中,將會大批量改造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設,對城市的個性元素造成不同程度的磨滅與破壞,忽視了城市精神和靈魂的塑造。城市的建設和改造中,出現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毫無特色的園林景區,逐漸喪失了城市建設個性化發展。可見,在城市建設中需要加強古建筑的保護,才能恢復城市本身具有的歷史特色,繼承獨特的城市精神。
2、城市建設中古建筑保護研究的必要性
①中國的文物建筑和歷史遺跡具有明顯的普遍性,在城市建設開發的過程中總是涉及大范圍的舊城改造、新區建設,需要正確處理古建筑的存留和保護問題。②古建筑保護是當今城市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的歷史文化遺存是城市發展的根源,使市民對地域存在深深的認同感。因此,必須提高古建筑的開發以及利用率,才能使人們正確認識到古建筑保護的重要性,協調處理城市建設與古建筑的保護問題等。
3、城市設計中古建筑保護對策
在城市古建筑保護過程中,必須不斷拓展宣傳渠道,加大宣傳力度,并加強對城市古建筑保護的認識與重視,不能因為短期的利益而破壞長遠利益,協調發展古建筑保護與新的城市建設工作。
3.1 同樣重視城市改建與古建筑保護工作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蘊藏源遠流長的歷史名城,為后人展示出輝煌的歷史發展歷程。因此,在舊城建設基礎上進行城市建設,必須加強對城市改建與古建筑保護工作的重視。比如,一直以來,江蘇省西北部徐州市因漢文化而中外著名。在明朝和宋朝時代,黃河流經徐州,大部分富貴人家遷移到古城的最高點戶部山。目前,李蟠狀元府、崔燾翰林府等古建筑還依然存在。徐州古建筑群在城市初步建造中沒有得到充分的保護,由于受到城市修建和拆遷的影響,導致大部分古建筑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現階段,當地政府堅持同步發展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在城市大規模改造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進行修復古建筑保護區域,改造為向公眾開放的現代化博物館。在戶部山這個建筑群的保護與興建過程中,體現出了人們同樣重視對古建筑損毀到改建與保護的過程。
3.2 在古建筑開發中落實保護工作
在古建筑保護中,應該適當對古建筑加以開放利用,充分挖掘其歷史價值。比如,經過開放改造,將古建筑發展為重要的旅游景點、歷史文化景點,并附件發展為各項服務業,全面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比如,我國山西省的平遙古城,創建于西周時期,在明朝階段不斷擴建,目前應該擁有了近3000年的發展歷程。至今依然還保留著明清時期城市的風貌,作為國內漢族地區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城,城內的民宅大約有4000多座,各街道都保存著歷史的原貌。目前的平遙應該開發為山西著名的歷史景區,成為晉商文化的特色代表。據統計表明,在國慶長假期間,平遙古城游客不斷上漲,在最大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旅游的開發存在雙面性,如果在沒有做好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將會對古城造成嚴重的傷害,因此,在開發中必須做好古建筑保護措施。在應該保護的古建筑周圍進行城市建設,也就是在總體設計中與古建筑統一風格,有效保持城市與改建之后的協調感,更好地結合城市建設與當地的文化建設。
3.3 積極完成古建筑的修復保護工作
在古建筑中應該定期進行修復工作,在歷史河流中盡量保持其最原始的面貌,切實減少時間、環境及人為因素的干擾及其損害,在不斷修復中采取積極的古建筑保護對策。但是古建筑的修復方式,必須嚴格遵循古建筑流程,對古建筑進行更新。比如,我們國家的紫禁城,發展源于明朝,一共有24位皇帝在里面生活與處理朝政事務。在 20 世紀初,紫禁城展開全面的修復工作,投資大約20億,爭取恢復到康乾盛世的景象。整個修復過程需要引進各種現代化科學技術,并在大部分的設計中結合古建筑工藝。在太和殿上修復采用的彩畫,也就是將油漆涂抹在木構件的表面上,在保護木材的同時,還可以起到精美的修飾作用,此修復手段得到了全面的使用。而傳統的復原工藝手段卻比較麻煩,流程復雜多樣,首先需要磨平構件的表面再進行抹油灰,然后再次瀝粉、上色起暈、涂膠、貼金膠油,貼金箔以及勾線等。以上的復原方法作為 300 多年前的制作工藝方法,體現出工藝手段的復雜性,基本上要1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
3.4合理設計,使新舊建筑風格相融
合理的城市設計和城市的再設計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關鍵。在進行城市設計時,要根據當地的城市文化、地域特色來設計,使城市的現代化、歷史性協調發展,避免出現文化斷層[3]。在進行城市設計時,我們要考慮到新舊建設風格的整體協調。無論是在現代化的建筑里插入古建筑,還是在古建筑群里添設現代化的建筑,都會顯得突兀。這就需要我們在城市設計中認真策劃、合理設計,做到新舊建筑風格相得益彰。要想使新舊建筑之間能夠和諧共生,我們就要深切的了解當地文化歷史,繼承當地的歷史文化,建設符合當地特色和歷史文化的新城。歷史名城的建筑風格多古樸典雅,在進行城市設計時,如要在古城附近添設新的建筑物,可建設一些仿古建筑,避免產生風格上太大的偏差,造成不倫不類之感。或者,也可以采用綠化手段,在歷史古城中栽種綠色植物,使舊建筑物煥發新的生機。只有進行合理的城市設計,才能保證在推進城市現代化的同時,實現對歷史名城的保護,使歷史名城充滿新的活力,為城市居民提供舒適、便利的工作、生活環境。
4、結束語
目前,人口增多、經濟發展挑戰、生態危機等問題,制約了城市改造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特別是給城市中的古建筑帶來麻煩。古建筑的保護應該被納入我國的法律領域當中,并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部分。因此,必須正確處理好城市改造與古建筑保護兩者之間的相關性,使古代建筑遺產得到優化保護,才能促進城市建設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