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磚雕與揚州、蘇州地區磚雕的特點
徽州民居素來以“三雕”著稱于世,一村之內、一宇之中往往木雕、石雕、磚雕三藝齊備,三雕并美。在古徽州六縣古民居中,風格獨特、工藝精良的磚雕作品可謂比比皆是,其流韻直接影響到江、浙一帶的磚雕藝術。
徽州磚雕在畫面構圖和雕作技法上大膽借鑒了新安版畫的藝術成就和北方官式建筑的磚作工藝。與徽州天井院民居一樣,徽州磚雕也是熔冶古今、自成一格的大制作。徽州民居歷來以小巧精致著稱,由于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和封建禮法的嚴格制約,徽州民居并不追求建筑的對稱、工整和恢宏的氣勢,而以典雅、精工和秀逸見長。
故而徽州建筑在雕刻裝飾上極盡工巧之能事,尤其是門樓、八字墻等處的磚雕運用,更是別具地方風味。
徽州磚雕最杰出之處是門樓、門罩。它們形式多樣,有垂花門樓、飛磚式門罩,有普通的雙柱門樓,也有四柱三間五鳳門樓,有的門樓下抱鼓石,樣式和牌坊類似。徽州人對住宅門樓的裝飾極為看重,視其為“門臉”。
無論富賈豪門還是村民百姓,門樓、門罩都是其建筑雕刻的重點所在。在大塊素白的建筑立面上以淺刻、透雕甚至圓雕、捏塑等手法雕出獨幅或成組的生動形象,在灰瓦粉墻的映襯下顯得尤其突出,光影變化豐富,無論立體或平面化門罩都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祠堂和富商之家的門樓大多為五鳳樓樣式,一主二副對稱布局,顯得莊重大方。從檐口向內以青磚起三道疊澀,下飾花邊,此下依次安裝額枋、方框、元寶橫枋、字匾等,直至與墻體平。普通民居門樓則相對單純,僅在大門外框上方以磨磚砌成外凸的線腳,頂上附以飛磚檐條,上覆瓦檐。徽州磚雕一般凸起較小,出墻僅半尺許,屬平面類磚雕。門樓雕刻集中于構件橫豎交接的部位,起到收頭和點綴作用。
通景枋是門樓裝飾的重點,多為整組具有情節的群雕。一條通景就是一幅手卷或人物畫、山水畫,長六七尺,高一尺多,以五至七塊水磨青磚拼成。題材以人物、樓臺為主,主體人物突起于前,襯景往往陰刻于后,縱深上相互掩映。由于刀法精熟,在厚不盈寸的薄條磚上,往往能雕鏤達六七層之多,前呼后應,具有層次美和距離感,光影效果顯著,與中國古典園林的借景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徽州門樓藝術上的可貴之處在于注重平面構成形式,裝飾有節制,簡繁得體,體現出古雅的文化品味,這在民居磚雕中是不多見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徽州門樓磚雕的成就是獨特的,它和高高的馬頭墻、深宅、天井一樣,是徽州民居建筑文化的獨特表現形式。
揚州、蘇州一帶的磚雕受到了徽州磚雕的影響(揚州許多著名宅院本身就是由徽州商人所建),它既不同于北方磚雕飽滿壯碩的風格,也有別于閩粵等地磚雕的繁縟、細密。它繼承了徽州磚雕的典雅并融入了濃郁的商業和市民文化,表現出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精巧而不纖細、寓醇厚于古雅的特點。
揚州磚雕的總體特點是構思奇巧、不事鋪陳,于不經意中顯出匠意。絕少采用通景透雕和主題性的大幅磚雕,以局部裝飾圖案見長,對一些局部岔角、墀頭、掛牙等細節關懷備至,精雕細鏤,如將墀頭雕成如意、博風板飾以卷草等。幾何紋飾占雕飾圖案的主導地位,多以剔地淺起,重線條質量,尤其是早期磚雕,棱線勁健、峭拔為全國之最。
揚州磚雕是南北磚雕流變過程的中間狀態,具有明顯的過渡性和兼容風格。鎮江、南京、蘇州、杭州等地的民居磚雕風格都或多或少受其影響,呈現出平面化和立體化兩個發展方向。這一點,我們可以在現存的鎮江廣肇公所磚雕門樓、蘇州網師園門樓和東山雕花樓的磚雕上,看到這種由簡至繁、由平面到立體的演化脈絡。
鎮江、南京的民居磚雕是徽派磚作平面化的代表,以鎮江廣肇公所門樓為例,飛磚墻門藏而不露,幾乎與墻體相平。門樓浮雕緊貼墻面,角替、掛牙、開光等處僅做淺刻,給人以素潔簡雅之感。青灰色調的門樓與二側墻體渾然一色,二側素墻不施粉刷,全憑青磚的細致拼嵌,塊塊磨磚對縫,顯得細致而耐看。這種簡化形式、強化工藝制作的傾向與現代設計的審美模式十分類似。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蘇、杭一帶磚雕的立體化傾向。從形式的角度看,這類立體化磚雕門樓更像是磚制的京式垂花門,而其特意雕出的欄桿、戲臺,又反映了江浙一帶社戲、集會盛行的民俗民風。清代民居裝飾中盛行的磚仿木手法,是晚期磚雕藝術畸形發展的表現。磚雕藝術退化為一種純粹的技藝展示,失去了其清新質樸的藝術魅力。
徽州磚雕藝術發展的另一個契機則是明代中期以來嚴格的建筑規制。對民居裝飾的嚴格限制,促使徽州民居朝著典雅秀麗方向發展,通過雕飾的華麗、精工細作顯出玲瓏奇巧和匠心獨運;對于民居彩繪的限制,促使江南民居形成了以黑、白、灰為主的典雅的裝飾風格,而磚雕則是形成這種樸素風格的理想選擇。從微觀角度看,徽州磚雕藝術在形式上極大地借鑒了明清新安文人畫意境,在技法上,更是新安版畫的深入和流變。
與此相似,揚州磚雕的發展也得益于獨特的社會和人文環境,加之揚州地處南北交界之地,最終促成了揚州磚雕兼容并蓄、融合南北而自成一格的特點。而閩、粵地區民居磚雕的繁縟風格和濃郁的民俗文化品味,則與這些地區相對落后的文化環境和閉塞的地理環境有關,如福建泰寧尚書第門樓磚雕等。
江南民居磚雕藝術淵源于北方中原地區的建筑文化。在長期演變發展的過程中,各地又以自身文化對其進行改造,形成了徽州、揚州、蘇州等獨具地方文化特色的磚雕流派。而徽州民居磚雕作為其中的集大成者,直接影響了蘇、揚民居磚雕風格并經南京而達鎮江、揚州一帶;另一路,向東南影響蘇、杭一帶。前者趨于平面化風格,重視刀法精細;后者則經多層次、立體化牌樓方向發展,成為磚仿木結構門樓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