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彩繪系列——和璽彩畫
古建彩繪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名目繁多,一般分為三類:旋子彩畫、和璽彩畫和蘇式彩畫。彩畫普遍使用于宮殿、寺廟、官衙、牌樓等建筑,他有著特有的施工過程,一般先批灰打底,其次繪畫放樣,最后設色涂刷。今天就由小編為大家揭開和璽彩畫的“神秘面紗”。
和璽彩畫,又稱宮殿建筑彩畫,這種漢族宮殿建筑彩畫在清代是一種最高等級的彩畫,大多畫在宮殿建筑上或與皇家有關的建筑之上。其是清代建筑彩畫中等級最高的一種,“和璽彩畫”的箍頭、藻頭都用線將它分成整齊的格子,把各種形式的龍都畫在格子內,通常在箍頭盒子內畫“坐龍”,藻頭畫“升龍”或者或“降龍”,枋心之內畫“行龍”,間或畫龍鳳,整個彩畫的分布從枋心開始,向兩端做對稱式,一般都用“金龍和璽大點金”,特別是在主梁上大都用這種彩畫,梁枋上的藻頭呈“ΣΣ”形。主要線條全部瀝粉貼金,花紋絢麗。金線一側襯白粉或加暈。用青、綠、紅三種底色襯托金色。
和璽構圖因運用宮殿較多,因此以龍為主要圖案。
構圖:將大小額枋橫向分為三段,中為枋心,兩側為箍頭與藻頭。
曲線:用形曲線分成整齊的格子,繪出皮條圭線、藻頭圭線、岔口線。
枋心:把各種形式的龍畫在格內。枋心內畫二龍戲珠。
箍頭:在箍頭盒子內畫坐龍。
藻頭:藻頭畫升龍或降龍,如寬大可畫升降龍。
死箍頭:箍頭邊線用金線或墨線,退暈色,拉大粉壓老叫死箍頭。
活箍頭:活箍頭用片金西蕃蓮,邊珠或福字等幾何文字的稱活箍頭。
岔角:箍頭與藻頭間的小尖形稱岔角,多畫菱花,可以用四分之一朵菱花填上,也可以空著。
錦枋線:間界這各間間的線條叫錦枋線。
枋線:有幾種畫法,除去金線或墨線之外,可用同一顏色,由淺至深層層排比退暈。
柱子:柱子赤紅,上部分如交金墩、金柱、瓜柱等部分的構圖與色彩,按藻頭的圖形與顏色分配。
根據建筑的規模、等級與使用功能的需要,分為金龍和璽、金鳳和璽、龍鳳和璽、龍草和璽和蘇畫和璽等五種。它們是根據所繪制的彩畫內容而定名。
金龍和璽彩繪的主要圖案全都是龍,龍紋周圍還常配以云紋或者火焰紋,金龍頓生騰云駕霧之感,此類彩繪用金量極大,不僅龍紋貼金,主要線條也貼金,金碧輝煌,盡顯皇家氣派,一般只應用在宮殿中軸的主要建筑之上,故宮的太和門、太和殿、乾清宮、養心殿等宮殿多采用金龍和璽彩繪。
“金鳳和璽彩繪”一般多用在與皇家有關的如地壇、月壇等建筑上;龍鳳圖案相間的為龍鳳和璽彩畫。一般畫在皇帝與皇后皇妃們居住的寢宮建筑上,以表示龍鳳呈祥的意思。
“龍鳳和璽彩繪”從形式上看略低于金龍和璽彩繪。枋心、藻頭、盒子等部位以龍、鳳為主題紋樣交替構圖,枋心內有二龍戲珠、雙鳳昭富、龍鳳承祥等組合形式。故宮交泰殿、慈寧宮等采用“龍鳳和璽”彩繪。
“龍草和璽彩繪”從形式上又略低一些,用于較為次要的宮殿建筑,如太和殿前的弘義閣、體仁閣等叫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就是龍草和璽彩繪。較高建制的喇嘛教建筑也用龍草和璽彩繪。
蘇畫和璽彩繪以人物山水、花鳥魚蟲為主,是寫實的筆法,它的內容有云冰紋、葡萄、蓮花、牡丹、芍藥、桃子、佛手、仙人、蝙蝠、展蝶、福壽鼎、硯、書畫等等。用于皇家游覽場所的建筑上,代表園林風格。
宮殿因為有了彩畫,那些歷數風雨的古建筑仍然可用金碧輝煌來形容,從而使古代建筑有一種豪放而赫然的氣勢。在這個傳統文化逐漸凋零、被人遺忘的時代,古建筑的彩繪或許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當這些文化需要傳承的時候,熙虎彩繪團隊正在把文化延續,每天都會用他們手中的畫筆,在那些古老的建筑物留下痕跡,在現代的建筑上體現中國建筑不一樣的美,以這種“留言”,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