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建磚雕圖案寓意及發展歷史
中國磚雕是由東周瓦當、空心磚和漢代畫像磚發展而來的。漢代畫像磚是墓室預制構件的大型空心磚,它是在濕的泥坯上用印模捺印各種圖像。北宋時形成磚雕,成為墓室壁面的裝飾品。元代,墓室磚雕逐漸衰落。至明代,磚雕由墓室磚雕發展為建筑裝飾磚雕。
明清時期,磚雕進了北京紫禁城,特別是用于裝飾的鏤雕圖案,牢固而美觀,且利于空氣流通。我們今天見到的明清時期的古建筑,至今墻面上的磚雕貼砌完好,輝煌耀目。特別是江南各地的一些曾經顯赫的達官貴人、大戶人家的宅第,高高隆起的房脊兩頭安裝威武雄壯的鏤雕龍頭。飛檐處整齊劃一的擺放著各種瑞獸,前庭照壁的磚上雕刻龍、鳳、仙鶴等圖案,風格剛勁粗壯。
清代,各地民間磚雕有了很大的發展,它們大多作為官吏、富豪、地主宅院的廳堂、大門、照壁、祠堂、戲臺、山墻等建筑的裝飾,雕刻精巧,有的陪襯以灰泥雕塑或鑲嵌瓷片,爭奇斗勝,富貴華麗。清代后期,磚雕趨向繁縟細巧,具有繪畫的藝術趣味。
磚雕大多作為建筑構件或大門、照壁、廳堂、廊、院、門、窗、欄桿、屋脊、磚墻、梁架、神龕等墻面的裝飾。在藝術上,磚雕遠近均可觀賞,具有完整的效果;在題材上,磚雕飾紋廣泛,以龍鳳呈祥、和合二仙、劉海戲金蟾、三陽開泰、麒麟送子、獅子滾繡球、松柏、翠竹、菊花、荷花、鯉魚以及福、祿、壽、喜等吉語文字,以及寓意吉祥的人物、動物、花草等人們所喜聞樂見的內容為主,造型生動逼真,雕刻技藝精湛,用筆簡煉粗放。
雕刻手法
宋代朝廷頒行的《營造法式》中有專講石構件做法的部分《石作制度》:“其雕鐫制度有四等:一曰剔地起突;二曰壓地隱起華;三曰減地坪撒;四曰素平”這里記載了史料上雕琢的制度。
與當時的石刻進行對照不難發現,“剔地起突”就是石刻的形象可以自底面突起,沒有高度限制,即立體雕刻或稱圓雕;“壓地隱起華”就是在平整的石面上,將雕刻題材以外的地方鑿去一層,對題材花紋進行雕刻時,花紋最高部分不超過石面;“減地坪鈒”也是將題材外的部分淺淺的鏟去一層作為底面,但對題材加工僅限于淺淺的用線條刻畫,而不做高低起伏的雕琢;“素平”則只把石頭打平磨光,石面不做雕琢,只用線刻裝飾沒有高低的變化。每種雕刻手法選擇時因地制宜。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陰刻、淺浮雕、深浮雕、圓雕、鏤雕、平雕等。
雕刻主體及其含義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所以在宮殿建筑上龍作為帝王的象征,而民間則作為神圣和喜慶的象征,被廣泛的使用在寺廟、祠堂等建筑上。(屋脊、牌樓)
獅子:性格兇猛,俗稱獸中之王,早就是佛教的護法獸了,有喜慶和威武的含義。(寺廟門前、墀頭)
龜:壽命長的有著益壽延年的含義,其形穩定,多用于石碑底座。
魚:魚具有多的含義,繁殖能力強,象征多子多孫,年年有余。(隱、避等墻芯雕刻)
鹿與仙鶴:鹿性情溫順,諧音同“祿”,鶴形像優雅,白鳥中堪稱長壽者有“鶴齡”之美譽。寓意福壽綿長。
蝙蝠:諧音“遍福”,寓意遍地是福。(磚、墻)
植物:
梅:臘月寒冬,百花凋零,唯有梅花獨放,不與群芳爭艷。寓意剛毅品行
竹:中空有節,寧折不彎。寓意謙遜有節。
松:四季常青,樹身剛健,永遠屹立于風雪之中。寓意身體康健
磚雕特點
由于磚石的質地松脆,不可能像木雕一樣雕刻過于復雜的主體,它的雕刻雖然也分為圓雕;高調;深、淺浮雕;線雕等不同難度的雕刻工藝,但就圖樣主題的選擇上都是有所區別的。諸如在表現主體上多以簡單的圖畫或從主體中粹煉出有代表性的符號雕刻以代表復雜的主體,轉調圖案具有洗臉筆觸下的立體視覺,銅飾具有不易變形,耐腐蝕的特點。
雕刻以符號代替復雜圖樣的案例,暗八仙,以八仙所使用的法器來代表所對應的人物,例如“扇子”-“漢鐘離”;“葫蘆和拐杖”-“鐵拐李”;以“陰陽板”-“曹國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