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黃楊木雕的制作要點
黃楊木雕是浙江地區的傳統民間雕刻藝術之一,以黃楊木做雕刻材料,利用黃楊木的木質光潔、紋理細膩、色彩莊重的自然形態取材。
最早在元代至正二年的"李鐵拐"像保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明清時期,黃楊木雕已經形成了獨立的手工藝術風格,并且以其貼近社會的生動造型和刻畫人物形神兼備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其內容題材大多表現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如八仙、壽星、關公、彌勒佛、觀音等。那么黃楊木雕是怎樣制作而成的呢?有哪些制作要點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黃楊木雕制作要點
一、基本原則
四不離:
1、口不離訣;2、手不離鑿;3、行走不離觀察;4、腦子不離思索。
五大忌:
1、大忌驕傲自尊;2、大忌唯論不作;3、大忌拒絕作眾提意見;4、大忌作品結構呆板;5、大忌歪曲歷史和人物形象。
六要多:
1、不懂要多問;2、懂則要多鉆;3、閑游要多注意一習;4、體驗生活要多勞動;5、熟練要多做;6、情巧要多變。
七是否:
1、頤材是否正確;2、內容是否豐富;3、品名是否合適;4、含義是否突出;5、動態是否優美;6、虛實是否分明;7、表情是否傳神。
以上簡述的可說是黃揚木取創作時的基本原則,是我們創作時必須時時牢記而繼承優良傳統、探入生活、抓住主題、大膽創新,則是黃楊木雕的創作關鍵。我在半個多世紀的衡楊未堆藝未生涯申,我是操有感觸和休會的,下面我分點概述,也許對初學者有所幫助,對同行們有所借鑒。
二、繼承優良傳統
繼承優良傳統,是黃楊木雕創作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世界東方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自古以來,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藝術品。這些傳統藝術品具有東方藝術的特色,是寶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是藝術的寶庫。我們一定要繼承我國優良傳統藝術特色,并予以不斷創新和改進。創作出更多更好更富有時代氣息的黃楊木雕作品,以反映新時代的社會精神面貌,滿足國內外市場需要。
繼承優良傳統,并不只是仿制古代的藝術品,雕刻像“出土文物”之類的東西,而是要努力掌握古典雌塑藝術的方法,對某些傳統藝術品還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賊以新的康刻技法和內容。
三、深入生活
深入生活,是藝術創作的關鍵。生活是藝術的源泉,沒有生活就沒有藝術,藝術應來源于生活,又要高T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才能給予作品以生命力,使創作的人物成為有現實的,有血肉的,有感情的代表。如我刻的《飼養員》是在1955年12月份,報紙上宣傳養豬的好處,于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農副生產及社員經濟收人都有利,為了配合宣傳養豬事業的好處,我就想作一件作品來反映,構思的草圖都難合我的創作意圖.于是我帶著這個問題去湖頭上五宅農社杏膠場,裸切體驗到社員們對農業社的熱愛,著到女飼養員對小豬的愛護和細心照料,于是我的構思就有了把握,將女飼養員抱著小豬撫愛的姿態,來襯托出社員們對集體化的向什和熱愛這樣的草圖。便作品帶有強烈的時代色彩.
然而,藝術創作并非像撅影機那樣,將鏡頭中的東西原封不動的拍括下來。藝術創作雖來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就必須加以精心的提煉。既要有血有肉,更要有骨,即更應該具有較大的時代氣息,這樣,作品就會有較強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四、抓住主題
凡藝術品,必須有一定的主題思想。主題是作品的概括性,一件成功的黃楊木雕,其主題一定要明確。
抓住主題,就是要求每件創作品突出主題,不能模枝兩可,說這說那都可以,這種含糊的主題,就是概括性不明確,也就是抓不住主題。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活生生的先進人物,在古代社會中,也有很多的典型的代表人物。創作題材是非常豐富的。俗話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每行業的“抉元”的事跡都可以創作,但我們一定抓生主腸,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件作品歌頌什么、描繪什么,決不能給人以一種莫名其妙的模模糊糊的感覺。
五、大膽創新
大膽創新,是黃楊木雕創作中的一個重要向題。我們要雄前人雕過的作品,更要雕刻前人未刻過的作品。
大膽創新的關鍵,就是要敢想敢做,特別是思想要解放,要打破舊框框。如創刻古典人物題材作品,也要大膽創新,不能和古人雕的作品一模一樣,要以古代人物為依據,力求將它的形神各方面改進和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富有新時代氣息的東方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