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用延時技術(shù)記錄古都南京歷史穿梭
《國家寶藏》第九期,我們迎來了這檔節(jié)目最后一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一座保存中華文化和江蘇地域文明寶藏的博物院。1933年蔡元培先生倡議建立國立中央博物院,也就是南京博物院的前身,中國第一個國家投資建設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說的就是南京博物院。
本次南博選擇的三件文物: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坤輿萬國全圖宮廷摹本、竹林七賢與榮與期磚畫(名稱總字數(shù)堪稱最長),前兩件著力于展現(xiàn)大國氣度,中西交流,最后一件落筆于名士風范,千古懿德。本期我們要來了解的是,被譽為“南京最美的一道門”的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它又有什么樣的傳奇故事呢?
大報恩寺的風雨歲月
據(jù)史學家考證,大報恩寺原址最早建有江南首寺——三國時期的建初寺,也是繼洛陽白馬寺之后的中國第二座佛寺。而建初寺內(nèi)的阿育王塔,被認為是大報恩寺琉璃塔的前身。后來歷經(jīng)宋、齊、梁、陳諸國,朝代更迭,建初寺也幾經(jīng)毀損修繕。晉代更名為長干寺,宋代改為天禧寺。
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八月,明成祖朱棣正式下令重建南京城墻外被毀的天禧寺。對此工程,朱棣精心策劃,成竹在胸,他明確要求,重建工程要“弘拓故址,度越前代”。他還賜給天禧寺一個其他寺院望塵莫及的待遇,就是要按照僅次于皇宮的規(guī)格,來建造一家皇家寺院。
根據(jù)《明太宗實錄》中的記載,永樂二十二年三月,因天禧寺的重建將要完工,朱棣正式賜名“大報恩寺”,并親自撰寫了碑文。大報恩寺和琉璃塔的修建,經(jīng)歷了漫長的17年,到大報恩寺落成時,明朝已經(jīng)遷都北京,朱棣撒手人寰。
大報恩寺是明代皇家寺院,其標志性建筑--琉璃塔,當時是中國最高建筑,被稱為“天下第一塔”,與羅馬大斗獸場、比薩斜塔、萬里長城等一起被譽為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跡。
重建的南京大報恩寺
“天下第一塔”是明成祖朱棣為了告訴世人,大明王朝作為天下第一帝國擁有天下第一塔。可以想見,集一國之力建造而成的大報恩寺會有多么恢弘。歷史上,大報恩寺有殿閣30多座、僧院148間、經(jīng)房38間。琉璃塔高78.2米,通體砌著五彩斑斕的琉璃磚,每晚會有百余位僧人點亮144盞油燈。
史書中記載,大報恩寺曾遭遇過雷火、戰(zhàn)亂、火藥等侵害,寺內(nèi)各殿宇、琉璃塔都曾遭到毀損。期間也不斷有僧人募捐善款,修復寺院。直到1854年,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太平軍占據(jù)天京與清廷抗衡,用火炮轟擊琉璃塔,整個塔身被全部炸毀,大報恩寺其他建筑也被燒毀。
大報恩寺琉璃塔——“天下第一塔”
如今“天下第一塔”的輝煌不在,僅余一座讓世人驚嘆的琉璃拱門。琉璃塔的匠人們用“三絕”坐實了大報恩寺琉璃塔“天下第一塔”的名聲。第一絕,巨構(gòu)殊形,高聳云日;第二絕,通體琉璃,獨步古今;第三絕,長夜深沉,佛燈永明,這三絕將琉璃塔推向了中國古代寶塔藝術(shù)的最高峰。
九層寶塔共有六十四套拱門,每套拱門還燒造了兩套備件,總共一百九十二套,門券上的形象為藏傳佛教密宗所特有的發(fā)項裝飾,門頂端高舉著神態(tài)威武的金翅大鵬鳥,位列天龍八部,有降龍之威和慈悲之相;兩側(cè)對稱設置龍女,戴寶冠、披瓔珞、雙手合十的龍女,是救度之相;長鼻、利齒、魚身的“龍”,為鯨魚,有保護之相。此外,還有表示純潔和清凈法身的童子,善師之相的白象等形象。
伽噌拏(大鵬金翅鳥)
那啰拏(龍女)
救啰拏(象王)
國家寶藏節(jié)目里提到順治年大報恩寺琉璃塔的一角塌了,有幾個工匠爬上去修好了,其他部位并沒有毀壞。琉璃塔的拱門更是完好無損,那些工匠修復的只是塔上的磚石和木制結(jié)構(gòu),琉璃拱門是一個完整的部件,如果壞了是修不好的,即使是瓷器壞了也只能是用金剛鉆釘上去一個鉚釘。
這道拱門永遠地留存下來了,讓世人得以懷念大報恩寺的輝煌、了解佛教藝術(shù)的昌盛和無數(shù)匠人的精湛技藝。
重生的琉璃塔:中華文化的一個符號
今生故事中,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建成之后,影響力巨大。美國CNN對此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在世界上又掀起了一股中國熱。來自中國的琉璃塔在西方世界里有著出人意料的生命力,它不斷演化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符號。
寶塔建成后,凡是經(jīng)過長江水面的船只,在途經(jīng)南京時都會看到一番盛景:一座九層八面、非常完美的琉璃塔,于金陵城中高聳,152個風鈴隨風作響。就連來到南京的外國商人和傳教士,看到這座寶塔時都連呼“奇觀”。
最早將這個“奇觀”傳入西方世界的,是荷蘭人約翰·尼霍夫。尼霍夫是一名素描畫家,1654年,尼霍夫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派出的使團來到中國,他的任務之一是把沿途看到的各種新鮮事都畫下來。
就這樣,全身鋪滿彩色琉璃的大報恩寺琉璃塔,毫無意外地進入了尼霍夫的畫中。后來,尼霍夫在旅途中的手稿被整理出版為《尼霍夫游記》,尼霍夫在書中熱情地推崇大報恩寺琉璃塔,“在我看來,沒有任何中國建筑可與它們相媲美”,書中還配上了尼霍夫繪制的寶塔“特寫”。
事實上,正是通過這位畫家的游記,大報恩寺琉璃塔才在歐洲國家引起巨大反響。它獨特的造型和瑰麗的風格得到歐洲人民的盛贊和強烈好奇。
1665年《尼霍夫游記》以法文出版后,激發(fā)了歐洲第一個中式建筑的靈感,這就是由路易十四授意,于1670年在凡爾賽建成的特里阿農(nóng)瓷宮(TrianondePorcelaine)——歐洲最早的帶有中國情調(diào)的建筑物。以及位于英國倫敦皇家植物園的邱園寶塔,是皇家建筑師于1762年仿照琉璃塔建造的。
尼霍夫在書中傳播了一個神話,即寶塔是用陶瓷建成的。這是因為當時包括尼霍夫在內(nèi)的大部分歐洲人還分不清楚琉璃和瓷的區(qū)別,所以一直到很多年后,歐洲人都將大報恩塔稱為“中國瓷塔”。
以至于從未到過中國的丹麥作家安徒生,在他的童話故事《天國花園》中,竟寫有一段中國故事。里面描寫是“我在瓷塔周圍跳了一陣舞,把所有的鐘都弄得叮當叮當?shù)仨懫饋恚 边@里的“瓷塔”就是大報恩寺琉璃塔。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
2008年,考古學家在大報恩寺遺址的琉璃塔地宮里,發(fā)現(xiàn)了釋迦牟尼佛頭頂骨舍利,震驚世界。2015年,大報恩寺遺址公園重新開放,一座新塔重建起來。在這段綿延千余年的歷史上,文化之花恒久綻放。
后記:
文化從來不分地域、國別、種族,而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更是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大報恩寺琉璃塔的魅力,穿越歷史長河,歷久彌新。
門代表著安全,代表著守候,在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這座炫麗的琉璃藝術(shù)品中,有盛世文化的內(nèi)涵,也有古人對生活的希望。這不僅僅是一扇門,它更是我們的家園之門。
透過這扇門,我們能看到明朝時代的繁華景象,恍若隔世,回到那500年前的神奇土地,那是我們祖先的家園,也是我們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