塱頭村——空置古建筑變身畫廊展館
在廣州花都有一個全國知名的古村——塱頭村,村口18座古祠堂一字排開,氣勢恢宏!7月份,市國土規劃委公布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塱頭村保護規劃》,其中明確將重點保護這18座建于明清時期的古祠堂群,并對古村范圍內的468座建筑進行了現狀保存情況的詳細記錄以及存在問題的分析,建議對21處坍塌古建筑原貌進行重建。與此同時,保護規劃也強調要加大古建筑的活化利用,發展休閑農業、生態農業,加強餐飲、度假、住宿等旅游配套,實現古村落的“自我造血”。
古村名片
村名:塱頭村
建村時間:距今超過600年
不可移動文物總數:25處
省文物保護單位數:4處
聞名“進士村”:據不完全統計,共有15人考取進士、10人考取舉人、15人考取秀才
專家評價:珠三角地區罕見的規模龐大、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
威水:珠三角罕見明清古建筑群
塱頭村是廣州兩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始建于南宋末年至元明之間,距今超過600年歷史,現今仍較為完好地保留了明代、清代等歷史時期的建筑群體和村落環境,是粵中傳統村落“耕讀傳家”文化的典型代表。
塱頭村范圍內的不可移動文物共有25處。其中,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4處(友蘭公祠、鄉賢櫟坡公祠、留耕公祠、云伍公書室),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1處(谷詒書室和黃谷詒墓),花都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19處。(推薦)歷史建筑線索數量8處、傳統風貌建筑線索27處,完好比率為85%。
對于塱頭村,當年評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專家給予高度評價,稱其建筑群為“珠三角地區罕見的規模龐大、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而塱頭村在“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傳統村落中是獨特的、唯一的,是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保護價值。”
此外,塱頭村還是一個有文化、有故事的村,是歷史名人輩出的進士村。目前,塱頭村依然保留著12對旗桿夾,成為當年塱頭村人高中科舉、衣錦還鄉的最好見證。
目前塱頭村外來人口較少,核心保護范圍內現有20多戶、約60~70人,其中外來流動人口僅為6人。
村內保存了較為完整的社會生活空間網絡,至今其物質載體仍然整體良好,從山水田園、院落民居到公共生活空間:庭院、水井、祠堂、書室,展現出一個相對完整的傳統聚落生活場景。
規劃:對263座傳統建筑整改
本次保護規劃范圍為塱頭村行政區域界線,面積625.13公頃。規劃在全面保護塱頭村歷史文化資源原真性與連續性、維持歷史傳統風貌整體性的基礎上,提出改善古村落的人居環境、交通條件、完善基礎設施水平,提高抗災、防災能力,提出歷史文化資源的適度活化利用策略。
塱頭村現存龐大的古建筑群,由村前一字排開的18座祠堂、書室建筑統領,形成極具廣府地域特色的梳式格局,也是塱頭村區別于其他廣府傳統村落的特征之一。這18座祠堂、書室建筑無疑是塱頭村古建筑群中最為重要的建筑。本次規劃以“原風貌、原材料、原工藝”為原則,分析各祠堂、書室現存問題并提出建筑修繕的具體措施。
此外,規劃對塱頭村古村范圍內的468座建筑進行了現狀保存情況的詳細記錄以及存在問題的分析,并對其中位于核心保護范圍內的263座傳統建筑,提出了整改措施建議。而村內部分古建筑已完全坍塌損毀或只留下斷檐殘壁,規劃選擇其中21處坍塌建筑的位置,建議在原址上進行嚴格按照傳統建筑的原貌進行重建。
在修繕和新建建筑問題上,規劃提出,應重點保護傳統街巷,保持原有的空間尺度和比例關系,保持或盡量恢復石板鋪砌;建筑功能以傳統民居和不污染環境的公共建筑為主,建筑形式以坡屋頂為主,體量宜小不宜大,門窗、墻體、屋頂等形式應與塱頭村傳統建筑風格相符合,建筑高度為二層或以下。
此外,規劃對新建建筑物、構筑物在色彩上也有詳盡要求:要沿用傳統建筑的傳統色彩,應以明度較高的灰色調為主色調,與整體色彩協調統一。
利用:吸引更多文化創意產業
本次規劃提出,應進一步擴大活化利用的范圍,嘗試發展更多的城市型文化活動,如專題展覽、藝術畫廊、攝影展、民間音樂會、古村落保護論壇等,不斷擴大塱頭村知名度,吸引更多文化創意產業。同時,進一步豐富塱頭村歷史文化保護產業,發展休閑農業、生態農業,加強餐飲、度假、住宿等旅游配套,從而提升活化利用的綜合價值。
規劃建議,利用部分保護完好的文物保護單位,設立“塱頭村民俗文化展館”,將塱頭村非物質文化進行集中收集、陳列和展示,對楹聯大獎賽獲獎作品進行展示,充分體現塱頭村文化底蘊和歷史風貌特色。結合非物質文化空間標識系統以及相關的環境保護區,建立許多微型主題展館,展示展館背后的名人軼事、民間文學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可設立“塱頭村傳統工藝體驗館”,將塱頭村灰塑工藝、中彩琺瑯等傳統工藝珍品做出展示,同時為傳承這些傳統工藝的工匠們打造一個工作坊,讓游客充分感受灰塑、中彩琺瑯等的制作過程或讓游客參與到工藝品的制作中。
規劃同時提出,停車場結合游客服務中心集中布置,選址位于古村落入口處,提供機動車停車位100個。近期在塱頭村牌坊北側設置公交車站一處,為港灣式車站。遠期還將從炭步鎮設置接駁線路,游客首先抵達炭步鎮區,再由接駁車輛轉運至塱頭古村。
規劃也強調必須考慮古村落歷史環境的承載力,控制核心保護范圍內的居住容量以及外來游客的數量。經測算,塱頭村核心保護范圍居住容量為700~750人,旅客容量不超過1400人/日。規劃同時也提出,要改善人口構成,吸引原住的年輕人口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