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美學四大雅事之插花
有花君不插,有酒君不持。時過花枝空,人老酒戶衰。今年病止酒,虛負菊花時。早梅行可探,家醞綠滿卮。君不強一醉,歲月復推移。新詩亦當賦,勿計字傾欹。——陸游《插花》
插花藝術,就是把花插在瓶、盤、盆等容器里,選用的花材,或枝、或葉、或花,遵循一定的創作法則,插成一個優美的形體,借此表達一種主題,傳遞一種感情或者情趣。使人看后賞心悅目,獲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
宋代的文化藝術發展有目共睹,《洛陽牡丹記》有載:“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每到春天都要舉行盛大的花會和插花比賽,熱鬧非凡。
根據邵伯溫《聞見前錄》,宋人還有“簪花”的習慣,不論男女,不分貴賤,上至君主、士大夫,下至市井小民,都以簪花為時尚,“雖貧者亦戴花飲酒相樂”。
恐怕再沒有一個時代的居民比宋朝人更熱愛鮮花了。
宋朝的商家,也喜歡用插花來裝飾酒店、茶坊,營造出高大上的優雅格調。簡陋的路邊小店也以插花為裝飾:“路旁野店兩三家,清曉無湯況有茶。道是渠儂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
中國的插花藝術是古老的傳統文化,一件成功的插花做作品,不一定要選名貴的花、花器,使觀賞者在心靈上產生共鳴是創作者真正的目的。
在宋代,插花不僅追求怡情娛樂,更注重理性意念。在形式上、內涵上則傾注作者的思想,意趣及品德節操,不像唐朝那樣講究富麗堂皇的形式與排場,而注重花品花德及寓意人倫教化的表現。
比如常以梅花、臘梅等枝條來插制,突出“清”、“疏”,形成清麗疏朗而自然的風格。這好比文人總是以梅花、菊花、竹等花草樹木寫入詩中,寓意象征著某個特性。花卉賦予花德,以花寓意人倫教化,成為宋代花藝的重心。
《夢梁錄》有:“汴京熟食借,張掛名畫,所以勾引觀者,留連良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面。”《墨莊漫錄》中記載:“西京(今洛陽)牡丹聞名天下,花盛時,太守作萬花會(花卉展覽)。宴集之所,以花為屏障,至梁、棟、柱、拱,以筒儲水,簪花釘掛,舉目皆花。”
根據吳自牧的記載:當時不論官吏庶民,在吉兇慶吊時,一切筵席通常是由四司六局承辦。而四司六局的職掌中,香藥局管燒香,茶酒司管點茶,帳設司管掛畫,排辦局管插花。
宋代插花不僅講求插得好,插得妙,還講究花命的維持。在花材保鮮技術研究方面發明了許多既簡便實用又科學的方法和配方。蘇軾的《格物粗談》、林洪的《山家清供》也有類似的敘述。
宋代插花的花器,如花瓶、畫盆已經是專門的造型,和日用器皿區別開來,各大窯口幾乎都有生產專門用于插花的花器。同時,宋人花架也十分考究,這大大促進了陶瓷、漆雕、術器等工藝的發展。
插花也要配合當下環境,不同場合和對象,因材而異。最近在熱播的《清平樂》,大家不妨刷刷,里面的服飾、布景、時代的文化背景,都值得品鑒一番,只是演員千篇一律的一字眉,讓人深深吐槽,參考《甄嬛傳》的柳葉眉,多具東方女性的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