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古城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保護策略
古建筑是一個國家文明的重要標志,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歷史見證,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結晶,具有很高的研究和鑒賞價值,但目前國內很多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現狀十分令人擔憂,加強古建筑的消防工作,確保古建筑的安全,是各地保護珍貴歷史文化遺產的一項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筆者從麗江古城建筑防火的現狀、古建筑的火災危險性、古建筑誘發火災的主要原因、古建筑火災的防控對策四個方面闡述古建筑火災的火災防控。
2009年至2013年,麗江古城遺產保護區內共發生5起火災,分別是2009年“3·31”古城南門新疆飯店火災,2010年“2·13”麗江印象古城文苑火災,2010年“4·26”三分地客棧火災,2011年“7·21”北門金虹巷火災,2012年“2·22”火災及2013年“3·11”光義街火災,這5起局部民居火災都造成了一定的損失,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慘痛教訓。
1 古建筑中存在的火災隱患
1)公共消防基礎設施薄弱。古城火災隱患突出,極易發生火災。一是歷史造成的先天隱患。麗江古城因其特殊的地理、文化、建筑、交通等特征,給消防安全保衛工作帶來了諸多困難;二是麗江外來人口較多,流動性強,自防自救能力較弱,生產、經營、生活住宿、儲存等“三合一”、“多合一”現象普遍存在,一旦發生火災,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三是消防安全管理上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古城內用火、用電、用氣管理不規范;四是消防水源匱乏。市政消火栓數量嚴重不足、分布不均,消防管網為枝狀布置,供水能力較弱,不能滿足滅火救援需要。
2)群死群傷火災風險系數高。旅游導致古城內公眾聚集場所、歌舞娛樂場所、超大規模與復雜建筑增多,以麗江古城為例,僅3.8平方公里大研古城內共有經營性場所5160家,其中客棧1980家,其它類經營性場所3182家,居民戶4464戶,其中重點保護民居46院,一般保護居民105院。大量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能源投入市場,用于裝修,“三合一”、“多合一”和“九小場所”等問題凸顯,火災隱患“存量”難減、“增量”難控,發生重特大火災乃至群死群傷惡性火災的概率和風險急劇增加。
3)立法方面的缺失,導致消防監督執法無法可依。1984年2月28日文化部、公安部頒布了《古建筑消防管理規則》、《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2006)也針對古建筑提出了初步規范要求,2013年麗江政府出臺了首部針對麗江古建筑《麗江古城消防安全管理辦法》,對整個麗江古城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將起到積極作用,辦法對古城內居住人群的消防行為進行的法律層面的規范,提高全民參與消防創造了有力依據,但由于在消防方面均未有較完整的規劃,單靠一個部門或一家單位是很難建立健全古城的保護,2005年3月9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文物法》規定:“文物保護單位應當制定專項的總體保護規劃,文物保護工程應當依據批準的規劃進行。”當前,盡快能科學、合理地對古建筑做出消防安全保護的規劃,將古建筑的消防專業規劃納入總體保護規劃,已顯得刻不容緩。
4)社會化消防體系不健全。古城內共有7個社區,經過幾年來的努力,目前已成立了9支志愿消防隊,配備了一些滅火器材。但是由于保障機制不完善,器材裝備老化,人員不穩定,缺乏專業訓練,不能形成有效的戰斗體系,無法對初期火災進行有效控制。
5)裝備不能滿足古城滅火的需求。目前消防部隊適合古城火災撲救的消防裝備數量少、品種單一、規格型號不匹配等問題十分突出。在消防車無法達到情況下,消防部隊只能利用手抬機動消防泵、車輛串聯耦合供水和手抬機動消防泵消防車接力供水等方式進行滅火,按照1臺機動泵出1支水槍、每支水槍保護面積50平方米計算,要3臺泵占據水源同步出水,方能撲救150平方米以內火災。
2 當前的工作和采取的措施
為積極探索做好古城消防工作,把古城的消防安全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形成有效“政府領導、行業主管、綜合執法、社區負責”的工作思路,走出一條“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以人防為主”的古城消防社會化之路。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出臺科學、合理地針對麗江古建筑消防安全保護規劃。消防規劃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通道、消防給水、消防通訊、消防裝備等內容。
2)古建筑的消防管理措施要更加完善。目前,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還存在產權不清,責任不明,安全保衛人員短缺,業務素質低,自防自救能力差,督促文物古建筑單位整改火災隱患的手段單一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對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要做出規劃,予以完善。
3)加強執法人員編制。為更好落實消防工作,應將消防監督執法工作做到全覆蓋、全方位。首先應增加消防執法人員的編制,從根本上解決消防執法人員不足的問題;其次,提高監督執法人員的素質,通過學習、培訓和職業鑒定提高監督執法人員的水平。
4)加強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一是在大研街道和束河街道分別設立消防安全督察辦公室,由街道分管消防副主任擔任辦公室主任,并配備3名專職督查工作人員;二是在現有志愿消防隊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志愿消防隊的裝備建設力度;三是每個社區選配3名專職消防工作人員,工資和“五險一金”由區人民政府落實,主要負責處置古城、束河消防安全事故及日常消防巡查;四是每年由區政府安排10萬元專項經費,區消防大隊每月對大研街道、束河街道、祥和街道、古城管理所配備的消防設備進行檢修和保養,并對志愿消防隊進行業務指導和培訓。
5)強化全民消防宣傳教育。一是完善政策依據,宣傳部門要負責加強消防宣傳工作,建立完善齊抓共管的消防宣傳工作機制。二是加大消防宣傳教育力度,推動社區居民委員會、行業協會在一定規模經營性場所內設置消防宣傳牌(欄)、櫥窗等。
6)加強科技強消戰略工程。建設現代保護網絡,提高古城保護的科技含量。積極開發《麗江大研古城消防基礎應急平臺》,建立麗江大研古城的基礎地理信息(GIS)系統,對麗江大研古城數字地形圖、數字遙感影像圖(DRG)及空間屬性信息和地名數據等進行統一管理。
3 結論
1)必須將消防規劃納入古建筑群總體規劃。古建筑的防火技術保護、開發利用、消防安全管理等也應作為規劃的主要內容。
2)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盡快完善古建筑的消防管理法規,推進法制化管理進程。啟動古建筑消防保護的課題研究,科學合理地保護好人類的瑰寶。
3)加強政府和志愿消防組織的火災防控演練頻次和規模,切實提高部隊快速反應能力和協同作戰能力,增強文物古建筑場所人員自防自救能力,筑牢文物古建筑“防火墻”。
4)運用模糊綜合評判的方法從人、物、環境三個層次對古建筑起火概率及火災危害度大小分別進行評估,最終建立起完整的古建筑火災風險評估框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