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級地震故宮模型屹立不倒!揭秘紫禁城建筑之神奇!
我們擁有紫禁城,
是何其幸運。
《紫禁城的秘密》
每一個黃皮膚、
黑頭發(fā)的中國人,
都應該去紫禁城里走一走。
循著朱紅色的圍墻,
一直慢慢、慢慢地走,
走過明黃的琉璃瓦,
走過微翹的層層重檐,
走過悠悠舊時光···
輕撫斑駁厚重的城門,緩緩推開,
便是講不完的歷歷傳說,
訴不盡的世事繁華,
這座城,有著太多太多的秘密。
它的秘密不僅令國人心生遐想,更讓外國人浮想聯翩、趨之若鶩。
近期,英國第4電視臺推出一系列中國紀錄片,其中一集《紫禁城的秘密》(Secrets of China's Forbidden City)。
詳細講述了這一偉大建筑奇跡的秘密,讓一眾外國吃瓜觀眾們全都看傻了眼。
1976年7月28日凌晨,
短短23秒的山崩地裂,
把河北唐山夷為平地。
距離震中150多公里的北京,
也一片驚懼、搖撼不已。
只有紫禁城,
在短暫的波動之后,
竟毫發(fā)無傷、復歸平靜。
建成600多年以來,
紫禁城經歷了200多場、
極具破壞性的地震,
但每一次都能全身而退,
在風雨之中屹立不倒。
為解開其中秘密,故宮專家?guī)е鈬窘忱聿榈乱黄鹱隽藗€實驗。
按照1:5的比例,以中國古建筑榫卯和斗拱的結構,復制出一棟微縮紫禁城模型,并對它進行地震模擬測試。
模型依次挑戰(zhàn)4級、
4.5級以及5級地震,
每次持續(xù)30秒,
斗拱結構開始受到拉扯,
整個模型輕微晃動。
接著7.5級,
左右兩面的墻,
明顯已經支撐不住,
轟然倒塌。
然后,實驗強度進入9.5級以及更高程度,這是有記載以來最高的地震強度,相當于200萬噸TNT炸藥的當量。
搖晃愈加劇烈
10.1級的時候,
簡直是岌岌可危!
然而,
盡管經歷了如此、
持續(xù)而又劇烈的晃動,
模型卻仍穩(wěn)穩(wěn)當當地立在原地,
只是發(fā)生了輕微位移。
紅色標記為柱子原先位置
其中的秘密,
就在于這小小的斗拱,
理查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才把一個復雜的斗拱模型組裝完成。
這一結構精巧的支架,
由拱形和方斗形木塊,
層層交錯疊加而成,
不用一顆釘子、一滴粘合劑,
只靠著羅列本身,就能牢固地組裝在一起。
不僅異常堅固,
能承受很大重力,
甚至支撐起巨大的屋頂;
還因其結構本身的特點,
極富靈活性。
理查德發(fā)現:
紫禁城的斗拱結構,
就相當于汽車里的減震器,
木塊牢固結合,
每層又有松動的空間,
零件的摩擦和轉動,
有效抵消了地震產生的沖擊力。
除了機巧的斗拱,
紫禁城的抗震還有玄機——柱子,
一般建筑的柱子,都是深扎在地基里 ,
一遇到強震就會直接從中折斷。
而紫禁城的柱子,
有一定的移動空間,
這就避免了因折斷而造成的整棟倒塌,
哪怕遇到強烈的震動,
只會稍微發(fā)生一點位移。
驚詫之余,理查德把紫禁城抗震的秘密用一個詞來概括:flexibility(柔韌、靈活)。
他感慨到:正是這種“柔中帶剛”的特點,造就了紫禁城建成600年仍屹立不倒的奇跡,而這也很好地證明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天才之處!
外國小伙伴們,
一個個看得目瞪口呆,
被神秘古老的東方智慧,
深深震撼!
古代人可以建成抗震建筑,說不定將來我們可以建成防火建筑。
中國網友們更是激動不已,
民族自豪感爆棚!
故宮,
作為中國最震撼人心的宮殿,
中世紀最偉大的奇跡,
地球上最大的木制建筑群,
所需材料的數量和種類,
也是盈千累萬、數不勝數。
為供應這個巨大的建筑工地,大量特殊材料,從全國各地運往這里:
10萬多根楠木,來自1800公里外的西南;
鋪地板的“金磚”,來自1000多公里外的南方;
8000萬塊石板,每塊都重達24公斤;
金箔則來自南京。
那這些材料都是如何運來的呢?
單是來自四川大山深處的木材,
就足以讓人傷透腦筋。
智慧的中國人竟然想到
利用水的力量,
幫這些龐然大物“偷渡”。
木材在四川被砍伐后,
沿金沙江、長江一路南下,
再通過京杭大運河北上進京。
一路上還有軍隊護送的2萬多艘船只,
每年載著4.2億升的糧食,
供應給故宮建筑工地的民工們。
一時間,
平靜的京杭大運河上,
常常上演“漂大木,蔽塞水面”的
壯觀場面。
運輸修建所需石料的難度,
同樣令人難以想象。
故宮中軸線的御道,
幾乎全是大塊漢白玉鋪就而成。
而太和殿前的漢白玉臺階,
原石材料更是足足有300噸重。
這些巨大石塊,
大都采自京城外60公里的郊區(qū),
單靠人拉車推,到何時才能完工呢?
據史料記載,當時數萬名民工在運送石料的道路兩旁,修路填坑。
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在寒冬臘月、滴水成冰的日子里,從井里汲水潑成冰道,然后利用冰道把石塊運到京城。
片中對此也進行了模擬實驗:
工作人員在一輛木雪橇上,
裝上1噸左右的石材,
并試圖拉動雪橇,
結果整個冰球隊的人都拉不動。
當他們按照史料中所說,
在雪橇底部灑一些水,
雪橇的阻力立刻減小許多,
變得很容易推動。
中國古人早在600年前,
就采用這種“旱船拖運”的辦法。
在巨石下面墊上粗大的圓木,
由民工趕騾拉“旱船”在冰上移動,
運輸大塊漢白玉石料。
從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修建,到永樂十八年竣工,整整十四年。
故宮的修建役使了百萬夫役,和全國各地十萬能工巧匠,正是他們用智慧,建造出這座至今無法超越的奇觀!
然而,
宏偉壯觀的紫禁城,
也并非堅不可摧。
幾百年來,
它經受過無數劫難。
太和殿曾多次被焚毀
火災、水災、雷電、
戰(zhàn)爭炮火、人為破壞···
每一次都可能是致命的打擊。
但每一次千瘡百孔之后,
總有一些人默默守護,
幫助它重生。
師傅們修復天花板
修繕每一片瓦、每一塊門板,
修復每一處遺憾的殘缺,
他們在故宮的角角落落,
擇一事,終一生,
用自己的微薄之力,
捍衛(wèi)一個民族的文化之魂。
《我在故宮修文物》
我們擁有紫禁城,是何其幸運,
而紫禁城正是有了匠人們的智慧,
才屹立不倒,萬古流長。
圖片源自英國紀錄片《紫禁城的秘密》
《我在故宮修文物》,故宮博物院,版權歸原作者所有